第72章(2 / 3)
“称粮啰——”这时一声嘹亮的声音传来,见状大家纷纷跑过去凑热闹,嬴驷一行人也向目的地走去。
凑近一看,正是一群人拿出了一个大石秤准备称粮,于是几人站在一旁默默观看。
“老叔,先称我家的吧!”旁边一个汉子出声,“我给大家打个样!”
那被称为老叔的就是刚刚他们见到的那位老者,闻言看了一圈,见没有人反对,于是道:“那将你家的粮食抬过来。”
“哎!”那汉子激动地应了声,连忙将身旁堆放的粮食抬了过去,旁边的人见状也帮着他抬。
一筐筐的粮食上了秤,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上面,没多久这汉子的粮食就被全部称完,一向淡定的老叔也控制不住颤抖的声音了,“一共...二十石!”
\"嗬!\"人群爆发了一阵抽气声,“我滴个乖乖,这么多!”虽然早就知道这次会丰收,但也没想到这么离谱,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要知道,当初朝堂发粮种,每家最多也就半石的粮种,这点粮种却收获了这么多,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除去还给朝廷的粮食,今年可算能过个好年了!
“快快快!老叔,我也称一下!”这下一个个都活络起来了,迫不及待想知道自家有多少粮食,人群中的老叔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挂着大大的笑,“好!好!别急,一个个来!”
人群之外,魏纾和嬴驷相视一笑,回去的路上,魏纾还很有感慨,“老百姓们都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有口饭吃,这日子就能过下去。”当然这也是因为如今生活确实很苦,所以百姓最大的愿望也就是能顿顿吃饱了。
嬴驷也接到:“这孟子曾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这桑树长成实在是太慢,如今有了红薯,每家每户,男女老少皆可衣食无忧了...”
魏纾想了想,反驳道:“食无忧倒是好说,可这穿衣却未必,这红薯虽然产量高,却卖不出什么余钱,百姓们也只能温饱罢了,若想人人吃穿不愁,手中还有些余钱,这些可是远远不够的。”
嬴驷认真听完,赞同道:“纾儿说得有理,只是这天下百姓数以千万计,寡人有心无力啊...至于纾儿所说吃穿不愁,那却是不好实现的。”
魏纾没有再说这个,而是回到了刚才的话题,“依王上所说,孟子此法可以解决民生问题,那为何我很少看到百姓家中种桑树?”
嬴驷笑了,“纾儿可知齐相管仲的事迹?当年管相向桓公献计,让齐国上下皆着绨服,如此一来,齐国绨服价格飞涨,鲁梁两国见状,纷纷种桑养蚕,卖给齐国,百姓一时耕种者甚少,齐国起先还是收购绨料,等时机一成熟,立刻就反悔,鲁梁两国没了粮食,手中又积了大量的绨料,这仗自然不战而败...”
↑返回顶部↑
凑近一看,正是一群人拿出了一个大石秤准备称粮,于是几人站在一旁默默观看。
“老叔,先称我家的吧!”旁边一个汉子出声,“我给大家打个样!”
那被称为老叔的就是刚刚他们见到的那位老者,闻言看了一圈,见没有人反对,于是道:“那将你家的粮食抬过来。”
“哎!”那汉子激动地应了声,连忙将身旁堆放的粮食抬了过去,旁边的人见状也帮着他抬。
一筐筐的粮食上了秤,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上面,没多久这汉子的粮食就被全部称完,一向淡定的老叔也控制不住颤抖的声音了,“一共...二十石!”
\"嗬!\"人群爆发了一阵抽气声,“我滴个乖乖,这么多!”虽然早就知道这次会丰收,但也没想到这么离谱,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要知道,当初朝堂发粮种,每家最多也就半石的粮种,这点粮种却收获了这么多,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除去还给朝廷的粮食,今年可算能过个好年了!
“快快快!老叔,我也称一下!”这下一个个都活络起来了,迫不及待想知道自家有多少粮食,人群中的老叔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挂着大大的笑,“好!好!别急,一个个来!”
人群之外,魏纾和嬴驷相视一笑,回去的路上,魏纾还很有感慨,“老百姓们都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有口饭吃,这日子就能过下去。”当然这也是因为如今生活确实很苦,所以百姓最大的愿望也就是能顿顿吃饱了。
嬴驷也接到:“这孟子曾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这桑树长成实在是太慢,如今有了红薯,每家每户,男女老少皆可衣食无忧了...”
魏纾想了想,反驳道:“食无忧倒是好说,可这穿衣却未必,这红薯虽然产量高,却卖不出什么余钱,百姓们也只能温饱罢了,若想人人吃穿不愁,手中还有些余钱,这些可是远远不够的。”
嬴驷认真听完,赞同道:“纾儿说得有理,只是这天下百姓数以千万计,寡人有心无力啊...至于纾儿所说吃穿不愁,那却是不好实现的。”
魏纾没有再说这个,而是回到了刚才的话题,“依王上所说,孟子此法可以解决民生问题,那为何我很少看到百姓家中种桑树?”
嬴驷笑了,“纾儿可知齐相管仲的事迹?当年管相向桓公献计,让齐国上下皆着绨服,如此一来,齐国绨服价格飞涨,鲁梁两国见状,纷纷种桑养蚕,卖给齐国,百姓一时耕种者甚少,齐国起先还是收购绨料,等时机一成熟,立刻就反悔,鲁梁两国没了粮食,手中又积了大量的绨料,这仗自然不战而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