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1 / 2)
赵庸嗓音发干,终于宣读完毕。皇帝起身踱着方步,仰头说了一句:“修改法制,清理刑部冤案乃重中之重,你们懂朕之艰难了吧?”
众人跪得耳鸣眼花,哪里还记得赵庸刚才那番半文半白的长篇诏告,大家全然体会不出含义却糊涂叩首,“臣等领旨。”
皇帝抬手叫起,众人无不腿软,皇帝先问玄昱:“整肃吏治,太子可有建议?”
先前,玄昱向周世兴请教,两人秉烛深谈,议得十分仔细。他胸有成竹,依旧仔细忖度,斟酌后道:“儿臣认为整肃吏治的根本在于消除积淤,恶疾缓治,先治敲诈贪腐之风。”
这几日,皇帝与三位上书房辅政要臣一直在密议这个话题,四人不由将目光锁在玄昱脸上。皇帝也累,身体往椅靠边倾斜,“太子这话属老生常谈。”
玄沣觉察到自己失去圣心,极力想要挽回,主动出列道:“儿臣请旨坐镇刑部,复查卷宗狱案,监管刑部官员。”
玄昱的目光从他脸上扫过,心中的厌恶感逐渐强烈,“儿臣建议两线并走,一面清查刑部狱案,一面将圣训准则颁发天下。训导学子倡廉明耻,民者恪守本分,官员复习圣训,深明万岁绝不纵贪之意。官吏忠君,百姓守制,公忠无私,吏治方能散雾渐清。”
皇帝赞赏玄昱,面上却不肯表现出满意,“太子说的这些不够吧?”
玄昱神色凝重,语气沉重道:“回万岁,民间百姓打不起,也不敢打官司。有地方原告被告一起拘,拖延审判,甚至要传一村人为证,百姓被耽误农忙,急于生计只能向官员行贿。下面官员贪得无厌,胡乱判到府里,这种狱案当然会被驳回,富榨穷,穷榨干,不到实在挤不出油水绝不罢手。”
这番话引得乾清宫一片寂然,有人骇得满头冷汗。
玄昱秉持着严谨平静,“儿臣建议体贴圣意,体恤民情以求减少冤案。各省各部,无论担何要职,上至封疆大吏,下至九品吏员,遇百姓叫冤一律下轿聆接状纸,将此制度定为国策,于民间广泛宣传。如此,真冤大案的求诉者定会寻官大求助,下属衙门不易从案子里捞银,更难寻由相互推诿。此法若能执行,挂牌监督,上管下治,结案快,天下冤狱可少。”
他的建议言简意赅,字字都在点子上。皇帝精神一振,转脸看着赵庸,“你来说说,太子思路条陈是否清晰?”
赵庸躬身一揖,“回万岁,顽有所训,教遵有法才是吏治根本,太子所述乃利国利民的好事,应拟诏明发。”
皇帝拨动着手里的佛珠,凝神沉思片刻,对玄恒道:“圣训准则过于拗口,要拟一份通俗易懂又好记的,最好与三字经类似。编书修撰是你的强项,这事就交给你办。”
玄恒眼中熠熠有光,朗声道:“儿臣遵旨,定不负圣望。”
↑返回顶部↑
众人跪得耳鸣眼花,哪里还记得赵庸刚才那番半文半白的长篇诏告,大家全然体会不出含义却糊涂叩首,“臣等领旨。”
皇帝抬手叫起,众人无不腿软,皇帝先问玄昱:“整肃吏治,太子可有建议?”
先前,玄昱向周世兴请教,两人秉烛深谈,议得十分仔细。他胸有成竹,依旧仔细忖度,斟酌后道:“儿臣认为整肃吏治的根本在于消除积淤,恶疾缓治,先治敲诈贪腐之风。”
这几日,皇帝与三位上书房辅政要臣一直在密议这个话题,四人不由将目光锁在玄昱脸上。皇帝也累,身体往椅靠边倾斜,“太子这话属老生常谈。”
玄沣觉察到自己失去圣心,极力想要挽回,主动出列道:“儿臣请旨坐镇刑部,复查卷宗狱案,监管刑部官员。”
玄昱的目光从他脸上扫过,心中的厌恶感逐渐强烈,“儿臣建议两线并走,一面清查刑部狱案,一面将圣训准则颁发天下。训导学子倡廉明耻,民者恪守本分,官员复习圣训,深明万岁绝不纵贪之意。官吏忠君,百姓守制,公忠无私,吏治方能散雾渐清。”
皇帝赞赏玄昱,面上却不肯表现出满意,“太子说的这些不够吧?”
玄昱神色凝重,语气沉重道:“回万岁,民间百姓打不起,也不敢打官司。有地方原告被告一起拘,拖延审判,甚至要传一村人为证,百姓被耽误农忙,急于生计只能向官员行贿。下面官员贪得无厌,胡乱判到府里,这种狱案当然会被驳回,富榨穷,穷榨干,不到实在挤不出油水绝不罢手。”
这番话引得乾清宫一片寂然,有人骇得满头冷汗。
玄昱秉持着严谨平静,“儿臣建议体贴圣意,体恤民情以求减少冤案。各省各部,无论担何要职,上至封疆大吏,下至九品吏员,遇百姓叫冤一律下轿聆接状纸,将此制度定为国策,于民间广泛宣传。如此,真冤大案的求诉者定会寻官大求助,下属衙门不易从案子里捞银,更难寻由相互推诿。此法若能执行,挂牌监督,上管下治,结案快,天下冤狱可少。”
他的建议言简意赅,字字都在点子上。皇帝精神一振,转脸看着赵庸,“你来说说,太子思路条陈是否清晰?”
赵庸躬身一揖,“回万岁,顽有所训,教遵有法才是吏治根本,太子所述乃利国利民的好事,应拟诏明发。”
皇帝拨动着手里的佛珠,凝神沉思片刻,对玄恒道:“圣训准则过于拗口,要拟一份通俗易懂又好记的,最好与三字经类似。编书修撰是你的强项,这事就交给你办。”
玄恒眼中熠熠有光,朗声道:“儿臣遵旨,定不负圣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