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来去无影无踪(2 / 3)
“走大埂这条路。我见到他两次,都是从大埂这条路回山神庙的。他昼伏夜出,走大埂这条路,是怕被人看见。”
“姚虹桥每次外出……或者回家,都是在夜里,你们如何能确定是他呢?”
“姚虹桥的身形和别人不一样,他的腰佝偻的很厉害,远远的就能认出他来。他走路的速度也很快,一眨眼的功夫,人就不见了。在咱们张家堡,这么走路的人,只有他一个人。”
“姚虹桥的老婆和两个女儿是不是经常外出呢?”
“没有……至少,我没有见过,他们倒是经常上街赶集,但都是和村子里面的人一起去的。”
“你夜里看到姚虹桥的时候,有没有见到肩膀上背着一个包呢?”
“不错……我看到了,有一个包,每一次都有。无论是去的时候,还是回家的时候,肩膀上都背着一个包。”
至于哑巴张福清提到的三个外地人,张东旭没有见过。
在李云帆的追问下,张东旭提供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情况,这个情况进一步证实了李云帆和卞一鸣对案情的判断……初步判断。
平时,姚虹桥家是豆腐坊的老主顾了,一般情况下,姚虹桥的老婆李银杏一个星期要到豆腐坊来买两次豆腐,而在张家堡,一般人家一个月能卖一次,那就算不错了了,豆腐坊磨出来的豆腐,大部分用独轮车推到街上去卖,再就是有红白之事的人家买去了。
去年冬天……这个时间和张福清所说的时间是一致的,李银杏来买过几次豆腐,间隔的时间和以前差不多,也是一个星期两次左右,但每次买的斤两大不一样,过去,每次顶多买一斤多一点,那几次却买了三斤多。张东旭出于好奇,问过李银杏,豆腐这玩意,时间摆长,就不新鲜了,姚家住的地方又不远,豆腐坊天天都做豆腐,干嘛要买这么多的豆腐呢?
“李银杏是怎么说的呢?”
“她说,分几顿吃,冬天,把豆腐放在水里泡起来,不会坏,免得一大早跑到豆腐坊来,她说的也是实话,我们豆腐坊每天六点钟左右就要上街买豆腐去了。”
张东旭提供的情况进一步印证了哑巴张福清的说法,姚家有四口人,加上刚来的三个人,一顿吃三斤豆腐,斤两应该差不多。
“按照这个斤两,李银杏一共买了多长时间?”
↑返回顶部↑
“姚虹桥每次外出……或者回家,都是在夜里,你们如何能确定是他呢?”
“姚虹桥的身形和别人不一样,他的腰佝偻的很厉害,远远的就能认出他来。他走路的速度也很快,一眨眼的功夫,人就不见了。在咱们张家堡,这么走路的人,只有他一个人。”
“姚虹桥的老婆和两个女儿是不是经常外出呢?”
“没有……至少,我没有见过,他们倒是经常上街赶集,但都是和村子里面的人一起去的。”
“你夜里看到姚虹桥的时候,有没有见到肩膀上背着一个包呢?”
“不错……我看到了,有一个包,每一次都有。无论是去的时候,还是回家的时候,肩膀上都背着一个包。”
至于哑巴张福清提到的三个外地人,张东旭没有见过。
在李云帆的追问下,张东旭提供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情况,这个情况进一步证实了李云帆和卞一鸣对案情的判断……初步判断。
平时,姚虹桥家是豆腐坊的老主顾了,一般情况下,姚虹桥的老婆李银杏一个星期要到豆腐坊来买两次豆腐,而在张家堡,一般人家一个月能卖一次,那就算不错了了,豆腐坊磨出来的豆腐,大部分用独轮车推到街上去卖,再就是有红白之事的人家买去了。
去年冬天……这个时间和张福清所说的时间是一致的,李银杏来买过几次豆腐,间隔的时间和以前差不多,也是一个星期两次左右,但每次买的斤两大不一样,过去,每次顶多买一斤多一点,那几次却买了三斤多。张东旭出于好奇,问过李银杏,豆腐这玩意,时间摆长,就不新鲜了,姚家住的地方又不远,豆腐坊天天都做豆腐,干嘛要买这么多的豆腐呢?
“李银杏是怎么说的呢?”
“她说,分几顿吃,冬天,把豆腐放在水里泡起来,不会坏,免得一大早跑到豆腐坊来,她说的也是实话,我们豆腐坊每天六点钟左右就要上街买豆腐去了。”
张东旭提供的情况进一步印证了哑巴张福清的说法,姚家有四口人,加上刚来的三个人,一顿吃三斤豆腐,斤两应该差不多。
“按照这个斤两,李银杏一共买了多长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