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一座城、一个人(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永顺,取永远顺从之意,是湖南湘西边远地区一座山中城。说它是城,多少有些勉强了。与现代化城市相比,它不仅没有足够的规模,更是没有便利的交通,就连在行政的划分上,也只是给它安了一个灵溪镇的名号。

  我不是镇上的人,却在这座城生活了六年。原因无他,只因那万恶的教育制度。我恨现在的教育,不是因为我成绩不好,相反的,我成绩还不差。我恨它的原因和现在大多教育家批判它的理由更是不一样,管它填鸭式教育法也好、应试教育制度也好,都与我无关了,我恨它只因为当我转身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觉得,我这六年来学到的东西到现在几乎无一是处,我除了会写几个中文字以外,其他的一概忘光了。

  我恨教育制度,但是不反对学习,相反的,还很喜欢。以前和一个战友聊天,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说学习就是为了和别人聊天的时候用来装逼的。当即我就想了十几秒钟,顿时恍然大悟,哦,原来看书学习就是这么目的啊!(前面这些纯属牢骚,可跳过。)

  但不管怎样,对于这座山中城,我更多的是眷念。上了大学以后,每个假期还会从那里走上一遭,是路过也好,是特意去流连也好,至少留下了我的足迹,证明我曾经去过。可是自从去了昆明,就再也没去过那座城,算算时间,已是两年余。

  如今工作已经是近一年时间,顺利也好,不顺利也罢,终是过上了自己不愿意的生活。肩上的一毛二着实沉重,压得有时候喘不过气,即使想要退出,也是万万不能的。

  庆幸的是,万念俱灰的时候,总有她在身边一路相随。而我和她的相遇,便是在那座城,讽刺的是,正是因为我痛恨的教育制度才使我和她撞在一起。

  我出生在永顺县下的一个更加偏远小山村,整个村子七八十户人家,常住人口从我出生后就开始锐减,大多青壮都去了更大的城市谋生,然后定居。

  父亲文化程度不高,高中都没有毕业,却是画了一手好画,曾有校长聘请父亲去大学做客座教授,父亲终是含泪拒绝。只因爷爷年迈,无人照顾。父亲活了半辈子,没有学村子里的青壮,始终在村子安居乐业。

  或许也是因为父亲自身文化程度不高,觉得吃了这个亏,于是花狠心供我读书,不惜让两位姐姐辍学在家。其中大姐性子孱弱,对于父母的安排,只能默默流泪,却没有半分反抗,二姐性子随性,听闻后反是开心不已。自此,不管我愿不愿意,考上一本是我不得不去做的事,哪怕我不喜欢。

  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我都是平庸,基本在及格分数线上,直到五年级,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脑子哪根筋不对劲,居然一鼓作气冲到了全年级第三。然后家里觉得,他们的选择是对的,我果然是可造之才,逢人便说我家儿子怎样怎样。

  父母说的多了,我听的多了,到了最后,妈的,连我自己都觉得我自己真******是个可造之才。

  于是从五年级开始,小学剩下的两年,名列前茅的那几位,总能看见我的名字。当时学校的校门口总会把成绩排名贴在墙上,每次路过的时候我都会写着眼睛瞄上一眼,生怕被别人发现,说我虚荣心太强。不过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我还真是有点虚荣。

  值得讽刺的是,就在我认为我是可造之才之后,成绩基本上就没再上去过,一直在前三徘徊,直到现在,写小说这般久了,订阅榜最好的成绩也是第三。

  但是人生的奇迹就是这样,当你以为自己不行的时候,别人却说你行。六年级的时候,到了小升初的关键时候。我们学校所有班级都只有一个目标,永顺一中!

  为此,六年级下半年,就没再去过学校,而是在死党家里,语数两位老师亲自来补课。那时候就跟做贼似得,生怕被学校的校友发现自己的窝点在哪里。为此,还转移了好几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