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海底煤矿(4 / 6)
“你们是否能够想象,”我问他们说,“当这个漏斗里装满了沸腾的熔岩,炽热的岩浆一直满到山顶就如同铁水满到高炉口一样时的情景?”
“我完全能够想象出那时的情景,”龚赛伊回答说,“不过,先生是否可以告诉我,造物主为什么半途而废,而且熔炉里的岩浆怎么会被平静的湖水取而代之。”
“龚赛伊,很可能是因为地表运动在大西洋水下形成了一个鹦鹉螺号作为通道的缺口,大西洋的海水便涌入了火山。在海水和熔岩之间发生了殊死的冲突,并且以海龙王获胜而告终。不过,这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自那以后,淹没在海里的火山变成了平静的岩洞。”
“很好,”尼德·兰回答说,“我同意这种说法。不过,我为我们感到遗憾,教授先生刚才所说的那个缺口不是在海平面以上。”
“可是,尼德友,”龚赛伊反驳道,“要是这个通道不是在水下,那么,鹦鹉螺号也就进不来!”
“兰师傅,我要补充说一点,如果海水没有涌进火山体内,那么这座火山也不会泯灭。所以,你的遗憾是多余的。”
我们继续沿着斜坡往上走。斜坡变得越来越窄,而且越来越陡。不时,有深邃的沟壑或垂悬的石崖拦住我们的去路,我们不得不跳跃过去,或者屈膝滑行或匍匐而行。不过,龚赛伊的灵巧和加拿大人的力量帮助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我们爬到大约30米高的地方,山坡的地形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难以攀行。地面上先是砾石和粗面石,后来是黑色玄武石。砾石和粗面石都是些规则的棱柱体,大自然鬼斧神工,把它们排列得像一根根支撑这个巨大拱顶的柱石;而布满气孔的黑色玄武石一块块铺摊在地上。在玄武石之间弯弯曲曲地蜿蜒着冷却了的、镶嵌着沥青色条纹的熔岩流,而且有些地段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硫磺。一道比较强烈的阳光从头顶的火山口投射进来,给永远埋藏在死火山体内的喷出物笼罩上一层朦胧的光亮。
不过,我们很快就攀行到了大约有250英尺高的地方,因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物而不得不停了下来。拱顶的拱形曲线变得陡峭、垂直起来,要继续攀行就得盘旋而上。植物界开始在这里与矿物界争夺地盘,一些小灌木,甚至一些乔木,也从峭壁的坑洼处拔地而起。我认出了几棵流淌着苛性树汁的大戟树。一些名不副实的天芥菜属植物——因为它们永远也享受不到阳光的沐浴——在这里惨兮兮地耷拉着一串串余香未尽、快要凋谢的花朵。在萎靡不振的长叶芦荟底下稀疏地生长着几朵腼腆的菊花。我在熔岩石中间发现了几朵仍微微散发着芬芳的小小的紫罗兰,我确实舒适地感受到了紫罗兰的芬芳。芳香是花的灵魂;而海洋里的花朵,这些色彩艳丽的水生植物却没有灵魂!
我们来到一丛茁壮的龙血树下,它们顽强地从岩石丛中拔地而起。这时,尼德·兰大声叫喊:
“啊!先生,一只蜂窝。”
“蜂窝?”我应道,做了一个完全不相信的手势。
“是的,一只蜂窝。而且四周还有蜜蜂在嗡嗡飞舞呢。”加拿大人重复道。
我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果然,在一棵龙血树树干的洞口堆积着数千只灵巧的蜜蜂,这种昆虫在加那利群岛十分常见,它们酿制的蜂蜜特别受青睐。
加拿大人随即很自然地想到要带一些蜂蜜回去。我要是反对他,肯定会惹他反感。于是,加拿大人抱来了干树叶,并且还掺和着硫磺,用打火机点燃了树叶,想把蜜蜂熏死。蜜蜂的嗡嗡声逐渐听不到了。加拿大人捅破了蜂窝,足足倒出好几公斤芬芳的蜂蜜。尼德·兰把蜂蜜放进了背袋。
↑返回顶部↑
“我完全能够想象出那时的情景,”龚赛伊回答说,“不过,先生是否可以告诉我,造物主为什么半途而废,而且熔炉里的岩浆怎么会被平静的湖水取而代之。”
“龚赛伊,很可能是因为地表运动在大西洋水下形成了一个鹦鹉螺号作为通道的缺口,大西洋的海水便涌入了火山。在海水和熔岩之间发生了殊死的冲突,并且以海龙王获胜而告终。不过,这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自那以后,淹没在海里的火山变成了平静的岩洞。”
“很好,”尼德·兰回答说,“我同意这种说法。不过,我为我们感到遗憾,教授先生刚才所说的那个缺口不是在海平面以上。”
“可是,尼德友,”龚赛伊反驳道,“要是这个通道不是在水下,那么,鹦鹉螺号也就进不来!”
“兰师傅,我要补充说一点,如果海水没有涌进火山体内,那么这座火山也不会泯灭。所以,你的遗憾是多余的。”
我们继续沿着斜坡往上走。斜坡变得越来越窄,而且越来越陡。不时,有深邃的沟壑或垂悬的石崖拦住我们的去路,我们不得不跳跃过去,或者屈膝滑行或匍匐而行。不过,龚赛伊的灵巧和加拿大人的力量帮助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我们爬到大约30米高的地方,山坡的地形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难以攀行。地面上先是砾石和粗面石,后来是黑色玄武石。砾石和粗面石都是些规则的棱柱体,大自然鬼斧神工,把它们排列得像一根根支撑这个巨大拱顶的柱石;而布满气孔的黑色玄武石一块块铺摊在地上。在玄武石之间弯弯曲曲地蜿蜒着冷却了的、镶嵌着沥青色条纹的熔岩流,而且有些地段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硫磺。一道比较强烈的阳光从头顶的火山口投射进来,给永远埋藏在死火山体内的喷出物笼罩上一层朦胧的光亮。
不过,我们很快就攀行到了大约有250英尺高的地方,因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物而不得不停了下来。拱顶的拱形曲线变得陡峭、垂直起来,要继续攀行就得盘旋而上。植物界开始在这里与矿物界争夺地盘,一些小灌木,甚至一些乔木,也从峭壁的坑洼处拔地而起。我认出了几棵流淌着苛性树汁的大戟树。一些名不副实的天芥菜属植物——因为它们永远也享受不到阳光的沐浴——在这里惨兮兮地耷拉着一串串余香未尽、快要凋谢的花朵。在萎靡不振的长叶芦荟底下稀疏地生长着几朵腼腆的菊花。我在熔岩石中间发现了几朵仍微微散发着芬芳的小小的紫罗兰,我确实舒适地感受到了紫罗兰的芬芳。芳香是花的灵魂;而海洋里的花朵,这些色彩艳丽的水生植物却没有灵魂!
我们来到一丛茁壮的龙血树下,它们顽强地从岩石丛中拔地而起。这时,尼德·兰大声叫喊:
“啊!先生,一只蜂窝。”
“蜂窝?”我应道,做了一个完全不相信的手势。
“是的,一只蜂窝。而且四周还有蜜蜂在嗡嗡飞舞呢。”加拿大人重复道。
我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果然,在一棵龙血树树干的洞口堆积着数千只灵巧的蜜蜂,这种昆虫在加那利群岛十分常见,它们酿制的蜂蜜特别受青睐。
加拿大人随即很自然地想到要带一些蜂蜜回去。我要是反对他,肯定会惹他反感。于是,加拿大人抱来了干树叶,并且还掺和着硫磺,用打火机点燃了树叶,想把蜜蜂熏死。蜜蜂的嗡嗡声逐渐听不到了。加拿大人捅破了蜂窝,足足倒出好几公斤芬芳的蜂蜜。尼德·兰把蜂蜜放进了背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