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情感篇:古人谈恋爱,不在七夕节(3 / 6)
接下来是第四道程序,叫作“纳征”。“纳征”就是男方家给女方家送聘礼,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给彩礼。那古人的彩礼都送啥呢?按照古礼,彩礼主要有三类:一是“玄缥”,就是用深红和浅红两种颜色组成的衣物;二是“束帛”,当时五匹为一束,也就是送去五匹长的帛;三是“俪皮”,就是成双的鹿皮。看来古人最初还是比较淳朴的,送的彩礼基本上都是结婚过日子的居家用品。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那时物资匮乏的表现。改革开放前大家送的彩礼基本上也都是水盆、暖瓶、被罩之类的居家用品。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基本不送东西了,都改送钱了。因为生活富裕了,大家啥也不缺了,就缺钱。古代也是这种情形,最初送皮帛等御寒之料,后来就主要送真金白银了。所以,古人也称其为“聘金”或“纳币”。
古人送的彩礼数额的确很高,但并不是“来而不往”的单向送礼。男方送女方家厚重的彩礼,女方家同样也要置办丰厚的嫁妆。特别是宋朝,流行厚嫁之风。很多时候,宋朝人不是娶不起,而是嫁不起。苏轼的弟弟苏辙,为了给女儿置办嫁妆,特意卖了他在河南新乡购置的一块好地,凑了“九千四百缗”钱嫁女,他在日记里说这叫“破家嫁女”。九千四百缗就是9400贯,咱们前面算过,宋朝一贯钱的购买力折合今天的800元,也就是说苏辙给女儿置办的嫁妆折合今天700万元左右。厚嫁之风在江南地区尤甚。南宋有个叫郑庆一的女子出嫁,嫁妆包括500亩土地、30间商铺,还有10万贯铜钱——这些东西拿到今天得上亿了!
古人嫁女为何要给这么多嫁妆呢?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是贴补家用,让女儿的婚后生活更舒适些。在宋代,女性拥有一定的财产权,女方的嫁妆婚后归自己支配,夫家不能随意取用,否则会被人瞧不起。此外,厚嫁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嫁妆越多,女儿婚后在夫家就越有地位。《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了一个有关嫁妆的故事。说宋朝秦桧投降金军后被外派任务,其妻王氏担心自己被丢下,就故意吵闹说:“我嫁到你们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光嫁妆就有20万贯,我父亲给这么贵的嫁妆就是想让我和你共度余生,你现在想把我丢在这里吗?”这段对骂是故意演给金人看的,金人最终同意了王氏随秦桧同行,看来金人也知道这么贵的嫁妆是不能“辜负”的。
纳征之后是不是就要结婚了?别着急,还有第五道程序叫作“请期”。就是男方家择定婚礼的日期,备礼告知女方家,并征得其同意,民间俗称“提日子”。这道程序也比较简单,但也要占卜,也要送礼。送的礼比较简单,一般还用大雁。哈哈,大雁招谁惹谁了?
婚姻六礼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迎亲,即我们今天常说的婚礼仪式。迎亲礼是古今婚姻中最为繁缛的仪式,还总在变化。但无论怎么变,无非两类环节,第一类是家庭关系的确认,比如新妇在男家的“认大小”“斟酒”“献茶”等;另一类是对新人们的祝愿,如“献四喜汤”“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晋礼”等。
通过以上对古代婚姻六礼的叙述,你是否感觉到有点脑袋疼?无论古今,结婚都是头等难的事!
44 古代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今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结婚都是在上午,并且一定要在正午12点之前,只有二婚才会在下午办婚礼。但是天津除外,据说天津市区里的人都是在下午举办婚礼。而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是在下午甚至晚上结婚。那古人结婚是在什么时间呢?
古人结婚多是在黄昏傍晚时分,结婚的“婚”字,最初就是代表黄昏的意思,“婚”字是通“昏”字的。唐朝的《仪礼注疏》就说:“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在下午黄昏结婚,是自周朝就有的悠久传统。
古人下午结婚并不是草率的决定,而是沿袭了上古时代抢婚制度中的传统。早期人类社会的婚姻制度并不成熟,也没有明媒正娶一说。最初都是群婚,还是族内群婚,就是说你的老婆都是你的姐姐妹妹们。总在一个群体里结婚,时间久了,多少有些视觉疲劳。而且有时候部落内的女人还不够用,毕竟蛋糕太小了不够分。作为补充,原始居民就到族外其他的部落抢女人回来结婚,称为掠夺婚,也叫抢婚。
抢婚的时候,部落的男子组队冲进对方部落,看见型号差不多的妇女,扛起来就跑,抢回去就是自己的媳妇。既然是抢,就要选择夜色渐暗的黄昏,这样的天色有利于行动隐蔽。有的朋友可能会说,那半夜去抢岂不是更好吗?月黑风高啥也看不见,更隐蔽!是啊,半夜啥也看不见的确隐蔽,但抢媳妇时脸也看不见,抢回来是个大妈咋办?万一抢回来个男的岂不更糟心?所以上古时代的抢婚都选择在黄昏。后来的婚姻制度演进为明媒正娶了,但婚礼的时间依旧沿袭了上古的传统。
其实人类的很多行为与传统都映射着上古时代生活的影子,婚礼习俗就是典型的代表。比如说自古以来传统的中式婚礼中,新娘子都要头戴盖头。有的学者就认为:戴盖头的目的是蒙住新娘的眼睛,防止新娘认出回家的路,其目的和土匪绑票时蒙住人质的眼睛是一个道理。
黄昏结婚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传统,后来,随着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原先中原地带的汉族人便衣冠南渡,迁往江南地区。他们在南迁的同时,也将中原文化和习俗带到了南方,所以今天很多南方地区就保留了古代中原地区的风俗习惯,结婚也多选择在下午进行。而北方胡汉杂居,原有的一些中原的传统习惯也就渐渐消失了。
今天,古老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在南方地区保留较多,特别是广东、福建。从某种角度讲,传统文化越往南越汉化,越往北越胡化,胡汉结合,就是当今的中华文化。
最后,我们再来解决本篇开头的问题:为何天津地处北方,却也选择下午结婚呢?难道天津保留了中原传统文化?并非如此。婚礼的时间选择,既有先天传统的遗留,也有后天因素的影响,天津就属于后者。天津下午结婚的习俗与码头文化有关。天津过去是繁忙的码头,人们的生活与码头密切相关。很多天津人上午都在码头忙活做事,没有时间干别的事,只有下午才有空聚在一起举行婚礼。久而久之,天津人就形成了下午结婚的传统,并延续至今。
↑返回顶部↑
古人送的彩礼数额的确很高,但并不是“来而不往”的单向送礼。男方送女方家厚重的彩礼,女方家同样也要置办丰厚的嫁妆。特别是宋朝,流行厚嫁之风。很多时候,宋朝人不是娶不起,而是嫁不起。苏轼的弟弟苏辙,为了给女儿置办嫁妆,特意卖了他在河南新乡购置的一块好地,凑了“九千四百缗”钱嫁女,他在日记里说这叫“破家嫁女”。九千四百缗就是9400贯,咱们前面算过,宋朝一贯钱的购买力折合今天的800元,也就是说苏辙给女儿置办的嫁妆折合今天700万元左右。厚嫁之风在江南地区尤甚。南宋有个叫郑庆一的女子出嫁,嫁妆包括500亩土地、30间商铺,还有10万贯铜钱——这些东西拿到今天得上亿了!
古人嫁女为何要给这么多嫁妆呢?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是贴补家用,让女儿的婚后生活更舒适些。在宋代,女性拥有一定的财产权,女方的嫁妆婚后归自己支配,夫家不能随意取用,否则会被人瞧不起。此外,厚嫁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嫁妆越多,女儿婚后在夫家就越有地位。《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了一个有关嫁妆的故事。说宋朝秦桧投降金军后被外派任务,其妻王氏担心自己被丢下,就故意吵闹说:“我嫁到你们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光嫁妆就有20万贯,我父亲给这么贵的嫁妆就是想让我和你共度余生,你现在想把我丢在这里吗?”这段对骂是故意演给金人看的,金人最终同意了王氏随秦桧同行,看来金人也知道这么贵的嫁妆是不能“辜负”的。
纳征之后是不是就要结婚了?别着急,还有第五道程序叫作“请期”。就是男方家择定婚礼的日期,备礼告知女方家,并征得其同意,民间俗称“提日子”。这道程序也比较简单,但也要占卜,也要送礼。送的礼比较简单,一般还用大雁。哈哈,大雁招谁惹谁了?
婚姻六礼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迎亲,即我们今天常说的婚礼仪式。迎亲礼是古今婚姻中最为繁缛的仪式,还总在变化。但无论怎么变,无非两类环节,第一类是家庭关系的确认,比如新妇在男家的“认大小”“斟酒”“献茶”等;另一类是对新人们的祝愿,如“献四喜汤”“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晋礼”等。
通过以上对古代婚姻六礼的叙述,你是否感觉到有点脑袋疼?无论古今,结婚都是头等难的事!
44 古代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今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结婚都是在上午,并且一定要在正午12点之前,只有二婚才会在下午办婚礼。但是天津除外,据说天津市区里的人都是在下午举办婚礼。而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是在下午甚至晚上结婚。那古人结婚是在什么时间呢?
古人结婚多是在黄昏傍晚时分,结婚的“婚”字,最初就是代表黄昏的意思,“婚”字是通“昏”字的。唐朝的《仪礼注疏》就说:“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在下午黄昏结婚,是自周朝就有的悠久传统。
古人下午结婚并不是草率的决定,而是沿袭了上古时代抢婚制度中的传统。早期人类社会的婚姻制度并不成熟,也没有明媒正娶一说。最初都是群婚,还是族内群婚,就是说你的老婆都是你的姐姐妹妹们。总在一个群体里结婚,时间久了,多少有些视觉疲劳。而且有时候部落内的女人还不够用,毕竟蛋糕太小了不够分。作为补充,原始居民就到族外其他的部落抢女人回来结婚,称为掠夺婚,也叫抢婚。
抢婚的时候,部落的男子组队冲进对方部落,看见型号差不多的妇女,扛起来就跑,抢回去就是自己的媳妇。既然是抢,就要选择夜色渐暗的黄昏,这样的天色有利于行动隐蔽。有的朋友可能会说,那半夜去抢岂不是更好吗?月黑风高啥也看不见,更隐蔽!是啊,半夜啥也看不见的确隐蔽,但抢媳妇时脸也看不见,抢回来是个大妈咋办?万一抢回来个男的岂不更糟心?所以上古时代的抢婚都选择在黄昏。后来的婚姻制度演进为明媒正娶了,但婚礼的时间依旧沿袭了上古的传统。
其实人类的很多行为与传统都映射着上古时代生活的影子,婚礼习俗就是典型的代表。比如说自古以来传统的中式婚礼中,新娘子都要头戴盖头。有的学者就认为:戴盖头的目的是蒙住新娘的眼睛,防止新娘认出回家的路,其目的和土匪绑票时蒙住人质的眼睛是一个道理。
黄昏结婚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传统,后来,随着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原先中原地带的汉族人便衣冠南渡,迁往江南地区。他们在南迁的同时,也将中原文化和习俗带到了南方,所以今天很多南方地区就保留了古代中原地区的风俗习惯,结婚也多选择在下午进行。而北方胡汉杂居,原有的一些中原的传统习惯也就渐渐消失了。
今天,古老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在南方地区保留较多,特别是广东、福建。从某种角度讲,传统文化越往南越汉化,越往北越胡化,胡汉结合,就是当今的中华文化。
最后,我们再来解决本篇开头的问题:为何天津地处北方,却也选择下午结婚呢?难道天津保留了中原传统文化?并非如此。婚礼的时间选择,既有先天传统的遗留,也有后天因素的影响,天津就属于后者。天津下午结婚的习俗与码头文化有关。天津过去是繁忙的码头,人们的生活与码头密切相关。很多天津人上午都在码头忙活做事,没有时间干别的事,只有下午才有空聚在一起举行婚礼。久而久之,天津人就形成了下午结婚的传统,并延续至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