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成长监测器:自我成长的六个小建议(9 / 15)
看书和聊天,都不过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简单记忆:少就是多,记住你能记住的
1
我们公司有每个月邀请业界“大咖”举行讲座的传统。
每次听讲座时,同事总是带着纸笔、ipad(苹果公司发布的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试图记下“大咖”讲的每一个要点。有时候ppt翻得太快,他们来不及记下,还会先拍照。我坐在中间,既没有带纸笔,也没有带电脑,像极了学霸周围的“学渣”。
有一次,培训结束后,短视频部的总监阿华跟我说:“吕老师,我实在忍不住了,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的记忆力是不是特别好啊?第一次听讲座的时候,您什么也不记,我以为您是忘记带纸笔了。后来我以为您懒得记,可是每次复盘的时候,您又比我们理解得透彻。您是不是有什么记忆秘诀啊?我最近做策划做得快愁死了,您教教我。”
我拍拍阿华的肩,凑在他耳边说:“你之前猜的是对的,我就是懒,但是记忆力也不太好。”
2
其实,我曾经也和阿华一样,是一个上课必做笔记的“乖学生”。
上高三的时候,班主任特别严厉,每天像复读机一样教育我们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必须做笔记,要把老师讲的都记下来。”有时候,他甚至还会扒在教室后门的玻璃上,专门看谁上课没有做笔记。
可是,我的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成绩却并无起色。
直到有一天,历史老师在课堂上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同学们,还有100天就要高考了,你们背了几遍历史书了?”
“老师,书也太多了,1000多页的书,谁能背得完?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要学就算了,还有世界史。”讲台下的我们纷纷抱怨道。
“对,没错!1000多页我也背不完。但考试真的会考1000多页的内容吗?事实上,每年常考的内容最多不过200页。因此,与其把时间均匀分在每一页上,不如只抓住这200页的重点,大胆舍弃其他,而重点就在真题试卷里。”
↑返回顶部↑
简单记忆:少就是多,记住你能记住的
1
我们公司有每个月邀请业界“大咖”举行讲座的传统。
每次听讲座时,同事总是带着纸笔、ipad(苹果公司发布的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试图记下“大咖”讲的每一个要点。有时候ppt翻得太快,他们来不及记下,还会先拍照。我坐在中间,既没有带纸笔,也没有带电脑,像极了学霸周围的“学渣”。
有一次,培训结束后,短视频部的总监阿华跟我说:“吕老师,我实在忍不住了,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的记忆力是不是特别好啊?第一次听讲座的时候,您什么也不记,我以为您是忘记带纸笔了。后来我以为您懒得记,可是每次复盘的时候,您又比我们理解得透彻。您是不是有什么记忆秘诀啊?我最近做策划做得快愁死了,您教教我。”
我拍拍阿华的肩,凑在他耳边说:“你之前猜的是对的,我就是懒,但是记忆力也不太好。”
2
其实,我曾经也和阿华一样,是一个上课必做笔记的“乖学生”。
上高三的时候,班主任特别严厉,每天像复读机一样教育我们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必须做笔记,要把老师讲的都记下来。”有时候,他甚至还会扒在教室后门的玻璃上,专门看谁上课没有做笔记。
可是,我的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成绩却并无起色。
直到有一天,历史老师在课堂上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同学们,还有100天就要高考了,你们背了几遍历史书了?”
“老师,书也太多了,1000多页的书,谁能背得完?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要学就算了,还有世界史。”讲台下的我们纷纷抱怨道。
“对,没错!1000多页我也背不完。但考试真的会考1000多页的内容吗?事实上,每年常考的内容最多不过200页。因此,与其把时间均匀分在每一页上,不如只抓住这200页的重点,大胆舍弃其他,而重点就在真题试卷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