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认知突围:如何提升“底层算法”?(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实不相瞒,我最努力的时候,是我赚钱最少的时候。

  上大三时,我自己创业办的公司倒闭,我负债来到北京,蜗居在青年旅舍的上铺,带着写作的梦想来到行业内一家知名的微信公众号公司实习。

  当时,我每天6点半起床,在车上时也不闲着,看当天发生的热点新闻,以每天3篇文章的速度写作,中午就趴在桌子上简单地午睡一下。晚上同事相约吃火锅,相约泡澡,相约吃小龙虾,我都拒绝了。我选择在公司加班,每天晚上工作到11点半。我退出word(文字处理应用程序)文档界面,一分一秒都不敢浪费。

  初入公司的那一个月,我交了54篇稿子,比第二名多交了42篇稿子。那个月,我的日均睡眠时间为4小时。按照正常的逻辑,我那个月的绩效考核应该排第一,应该领2万元的“标题王”奖金和5万元的“发文最多”奖金。

  然而实际情况是,我那个月的确拿了“第一”,除了一篇文章的两个标题被选中,我的文章和标题录用率为倒数第一。此外,我还收到了hr[8]的一封邮件,那封邮件说,如果我下个月还是这样,就只能退出团队,因为我可能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那是我最努力的日子,也是我最失败的日子。

  2

  那个月,月度会议后,我被主管留下来了。

  她打印了我写的文章,厚厚一沓,旁边是其他三个实习生写的文章,三个人的加起来都没有我的厚。主管问我:“小白,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吗?”

  我点点头说:“我不知道是不是审稿的同事不喜欢我的文章风格,我觉得自己写得很不错了,也很努力,但是她每次都把我的稿子退回来,让我重改。她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那你是怎么重改的呢?”

  “读一下她觉得我写得不好的地方,改一下表述。后来觉得她可能是不喜欢我文章的话题,我便看看当天的热点,再重新写一篇。”

  “你写一篇文章要花多久?她让你改又要花多久?”

  “写一篇大概需要3小时,改稿大概需要15分钟。”

  “好的,我知道了。你这篇文章写的是北京状元接受采访时的言论,你花了多久写这篇文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