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军列(2 / 3)
最早的外壳就单纯是个大方块铁壳子,后来御者反馈说趴在车顶驾驭青龙太反人类,尤其冬天往乌梁海运货,能把人冻死,后来周思敬在车头前面做了个开窗的小黑屋,几个关键按钮都放在屋子里。
但还是太冷了,风一直往里灌对锅炉效率也不好,后来再生产的就加装了玻璃,还把驾驶室这个小黑屋专门跟后头的锅炉室用门分隔开来,按钮连杆之类的机器部件也藏进木墙里,又给锅炉室的工人增加了一点休息空间。
但这还是反人类,御者站着透过玻璃窗看前面累,坐下抻直了脖子也看不见外面。
于是周思敬又把玻璃窗的位置放的低了一点,驾驶室也终于有了固定了椅子。
照明方面车头中间有略向前伸的灯柱,用铁线固定着一盏玻璃罩内有聚光杯和粗长灯芯的煤油灯,背面的聚光杯用的是瓷,内部设计了通向后方的气管,车顶还有两盏全方向的煤油灯,三盏灯用以夜间照明。
这三盏灯倒不是让御者看路的,即使车前有聚光杯的那盏灯,也只是能让御者看见前方十余步而已,三盏灯的主要作用是让别人看见他们……满载的青龙军列速度跟人慢跑差不多,只要是人看见了都来得及闪开。
最大的问题是夜间路上的野兽,还有可能存在的人为使坏,所以最近周思敬又给新产出的青龙军列前面靠近地下的位置增加了像撞角一样的铁犁头,别管是人、兽或铁轨上的木头,撞上都能被铲到一旁。
货车的改良则与周思敬无关,货车都由北洋自制,最早是规格统一的大木板,四边连护栏都没有,货物放上去就摆着、人上去就站着,后来由于旗军有不小心互相靠着睡着掉下去的,这才增加了木护栏。
而后北洋一直试图寻找货车承载的极限,也为保持士兵战斗力改良车厢,前两年的货车还是人货混装,去年为更好的利用空间才将人货分装,后来干脆将旗军箱与货厢区分开来。
其实是外部看基本上是一样的,都用上了护栏外可拆装的木板墙,只是有所区分而已。
旗军的车厢很大,两侧护栏与中间车厢地板都有折叠木板,拉出来可以坐人,两侧可各坐十一人,中间能三人并排坐十一排,货箱与兵箱几无区别,只是没有这些椅子;木板墙可封顶可不封,墙壁上有可开关的木窗,即可透气也可观察外界,更能打开窗户舞刀或举铳射击。
这些改动都是伴随着旗军使用,一次次抱怨、反馈给北洋军府,才在后面陆续修改设计,到如今车厢基本上已经成为定制。
北洋重臣叶梦熊定下的规矩,所有在关内行驶的青龙军列要保证挂载一个兵箱、一个货箱,也就说至少要有一个总旗的北洋军,这辆军列才能开动。
当然除了北洋标准款的车厢,还有乌梁海戚继光非标准款的,他那个车厢是没顶,是用车营的偏箱车在乌梁海加以改造,制成与轨道同宽的车厢,增加了另一边的防护板,轮子也都换成符合轨道的形制,以弥补早期车厢不足的的窘境。
别看改的糙,塞外就用这个好使。
↑返回顶部↑
但还是太冷了,风一直往里灌对锅炉效率也不好,后来再生产的就加装了玻璃,还把驾驶室这个小黑屋专门跟后头的锅炉室用门分隔开来,按钮连杆之类的机器部件也藏进木墙里,又给锅炉室的工人增加了一点休息空间。
但这还是反人类,御者站着透过玻璃窗看前面累,坐下抻直了脖子也看不见外面。
于是周思敬又把玻璃窗的位置放的低了一点,驾驶室也终于有了固定了椅子。
照明方面车头中间有略向前伸的灯柱,用铁线固定着一盏玻璃罩内有聚光杯和粗长灯芯的煤油灯,背面的聚光杯用的是瓷,内部设计了通向后方的气管,车顶还有两盏全方向的煤油灯,三盏灯用以夜间照明。
这三盏灯倒不是让御者看路的,即使车前有聚光杯的那盏灯,也只是能让御者看见前方十余步而已,三盏灯的主要作用是让别人看见他们……满载的青龙军列速度跟人慢跑差不多,只要是人看见了都来得及闪开。
最大的问题是夜间路上的野兽,还有可能存在的人为使坏,所以最近周思敬又给新产出的青龙军列前面靠近地下的位置增加了像撞角一样的铁犁头,别管是人、兽或铁轨上的木头,撞上都能被铲到一旁。
货车的改良则与周思敬无关,货车都由北洋自制,最早是规格统一的大木板,四边连护栏都没有,货物放上去就摆着、人上去就站着,后来由于旗军有不小心互相靠着睡着掉下去的,这才增加了木护栏。
而后北洋一直试图寻找货车承载的极限,也为保持士兵战斗力改良车厢,前两年的货车还是人货混装,去年为更好的利用空间才将人货分装,后来干脆将旗军箱与货厢区分开来。
其实是外部看基本上是一样的,都用上了护栏外可拆装的木板墙,只是有所区分而已。
旗军的车厢很大,两侧护栏与中间车厢地板都有折叠木板,拉出来可以坐人,两侧可各坐十一人,中间能三人并排坐十一排,货箱与兵箱几无区别,只是没有这些椅子;木板墙可封顶可不封,墙壁上有可开关的木窗,即可透气也可观察外界,更能打开窗户舞刀或举铳射击。
这些改动都是伴随着旗军使用,一次次抱怨、反馈给北洋军府,才在后面陆续修改设计,到如今车厢基本上已经成为定制。
北洋重臣叶梦熊定下的规矩,所有在关内行驶的青龙军列要保证挂载一个兵箱、一个货箱,也就说至少要有一个总旗的北洋军,这辆军列才能开动。
当然除了北洋标准款的车厢,还有乌梁海戚继光非标准款的,他那个车厢是没顶,是用车营的偏箱车在乌梁海加以改造,制成与轨道同宽的车厢,增加了另一边的防护板,轮子也都换成符合轨道的形制,以弥补早期车厢不足的的窘境。
别看改的糙,塞外就用这个好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