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新地主(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以白山营为主体占领波尔多的漫长时间里,部将军兵在波尔多与翻过比利牛斯山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当地居民结婚生子,蒙古草原上不受待见的游荡者、白山黑水的林中猎人、朝鲜王国苦寒之地的无产农民在这片土地上成家,这里就是他们的基业。

  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陈九经的支持,他认为这能有效团结地方百姓,何况他所率领的这支军队很可能永远都不会回到故乡。

  比起北亚,这里土地肥沃、设施健全,还有良好的贵族农奴传统教化百姓,这一点上来看,陈九经认为大明很有优势。

  在他理解中,欧洲封建制是一种社会水平极差的产物,村子里没有医生、没有衙役、没有巡检,医生由剃头匠兼职,巡检衙役的活则让成日吃白饭的领主干,还有招待朝圣者、教小孩识字这些杂学,老百姓请不起教书先生,就让更闲的修士干。

  本质上来说,和北亚的部落差不多。

  陈九经把波尔多占了,立即就能拿出一套更好的治理方案替代,而且都没人有异议。

  一旦把这当成自己的土地、百姓当成自己的百姓,事情就难办多了。

  他必须要找到更多粮食,只要找到更多粮食才能尽量不给百姓添加养兵的负担。

  所以明军需要屡次越境,波尔多没有的粮食,北岸有啊!

  明军越境,起初驻防部队还跟黄喜、康古鲁等人打一打,后来实在打不过,就放弃了,为避免无意义的伤亡统统钻进城里闭门不出。

  不是野战打不过或军阵打不过,除康古鲁的具装甲骑马队,不论西勇六营还是黄喜的朝鲜兵在军阵、兵装与战斗力上跟法国人也就伯仲之间,是输是赢从无必然。

  但火药供给上,差了太多。

  明军每战必有火炮支援,罗什福尔驻军小部队没有火炮,硬扛炮击肉身冲锋也不现实,何况他们火枪所用弹药也极其有限,打一仗行、第二仗炮就哑了、第三仗连火枪都打不响,用长矛十字弓结出的阵形如何在实心弹轰穿阵线的同时抵御火枪压制射击,动不动还有康古鲁马队践踏而来。

  他们只能守城,就连出城巡逻都不敢出五里之外,这便将情报、农田、道路、水利设施全部拱手让给陈九经。

  城外的粮食还没熟就被割了、烧了、抢了去,城里的存粮吃一天就少一天,先是百姓受不了,教会放粮接济;紧跟着军队也受不了,贵族发粮赈灾;然后教会没粮了,贵族也没了余粮,望眼欲穿的海岸线上还是没有运送粮食的船开过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