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仁义(2 / 3)
“对了,布帛,能换成粮草吧。我部兵马甚多粮草不济,此时正欲北上解清化之围。”
潘公绩明显楞了一下,他没想到陈沐真会要——卧槽,你不天朝么,怎么这点蚊子肉也好意思要?
他被陈沐一点都不客气打了个措手不及,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他抱拳道:“请将军稍待半日,小臣回乂安准备妥当便将白银与粮草给将军送来。”
其实陈沐一点儿都不缺粮草,他又不是刘显和俞大猷,那两位都是轻则动兵数万,多则动兵十万的狠角色,他跟人家比差远了。
南洋军府总共才动员兵力不过一万三千,他本部才区区四千人而已,琼州府屯的粮够他们吃两年。
他只是单纯地觉得没必要为南朝省钱,给他们留着钱粮有什么用啊,让他们募兵练兵,再去打仗?
“那便多谢潘将军了。唉,此次登陆乂安,眼见土地荒芜生灵涂炭,安南遭逢如此祸难,天朝对此却并不知晓,眼见此战乱之景,陈某甚是痛心。”
其实潘公绩及南北朝官吏百姓在私底下都称明朝为吴朝,朱元璋称吴王一统域内,消息传至安南,上下都极为佩服。
即使后来定名为明,他们叫惯了也不愿意改,再到后来明与安南战事一起,经历统治与反叛,吴国便成了吴贼,南朝为后黎,后黎就是起义反叛明朝的黎利建立。
双方本就有很深的仇恨。
但是显然,此时此刻,明军站在潘公绩这边,他当然不会不知趣地提起这段往事,不论言语还是举动都很尊敬。
“解清化之围?将军仁德在下钦佩,然此际我部伤亡甚多,不休养生息再提征伐……”潘公绩面上为难,环顾左右对陈沐反问道:“天军此战攻破敌军,不知伤亡几何?”
陈沐对潘公绩部出战伤亡巨大是心知肚明,前面直面阮倦,腹背又遭受敌袭,至少两个军阵伤亡近半,后半场都是在溃散状态中打下来的仗,伤亡低不了。
而且他还猜测,乂安城内别的将领与潘公绩也不是一条心,否则早在其腹背受袭时就该率军自府城冲杀而出,又哪会任由潘公绩部落得如此下场。
“我部伤亡不足百人,尚有力再战。”陈沐说的是实话,他对潘公绩道:“假使潘将军发精兵八千出乂安过演州直走清化,陈某将兵亦趋,则清化之围可解。”
↑返回顶部↑
潘公绩明显楞了一下,他没想到陈沐真会要——卧槽,你不天朝么,怎么这点蚊子肉也好意思要?
他被陈沐一点都不客气打了个措手不及,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他抱拳道:“请将军稍待半日,小臣回乂安准备妥当便将白银与粮草给将军送来。”
其实陈沐一点儿都不缺粮草,他又不是刘显和俞大猷,那两位都是轻则动兵数万,多则动兵十万的狠角色,他跟人家比差远了。
南洋军府总共才动员兵力不过一万三千,他本部才区区四千人而已,琼州府屯的粮够他们吃两年。
他只是单纯地觉得没必要为南朝省钱,给他们留着钱粮有什么用啊,让他们募兵练兵,再去打仗?
“那便多谢潘将军了。唉,此次登陆乂安,眼见土地荒芜生灵涂炭,安南遭逢如此祸难,天朝对此却并不知晓,眼见此战乱之景,陈某甚是痛心。”
其实潘公绩及南北朝官吏百姓在私底下都称明朝为吴朝,朱元璋称吴王一统域内,消息传至安南,上下都极为佩服。
即使后来定名为明,他们叫惯了也不愿意改,再到后来明与安南战事一起,经历统治与反叛,吴国便成了吴贼,南朝为后黎,后黎就是起义反叛明朝的黎利建立。
双方本就有很深的仇恨。
但是显然,此时此刻,明军站在潘公绩这边,他当然不会不知趣地提起这段往事,不论言语还是举动都很尊敬。
“解清化之围?将军仁德在下钦佩,然此际我部伤亡甚多,不休养生息再提征伐……”潘公绩面上为难,环顾左右对陈沐反问道:“天军此战攻破敌军,不知伤亡几何?”
陈沐对潘公绩部出战伤亡巨大是心知肚明,前面直面阮倦,腹背又遭受敌袭,至少两个军阵伤亡近半,后半场都是在溃散状态中打下来的仗,伤亡低不了。
而且他还猜测,乂安城内别的将领与潘公绩也不是一条心,否则早在其腹背受袭时就该率军自府城冲杀而出,又哪会任由潘公绩部落得如此下场。
“我部伤亡不足百人,尚有力再战。”陈沐说的是实话,他对潘公绩道:“假使潘将军发精兵八千出乂安过演州直走清化,陈某将兵亦趋,则清化之围可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