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 第2节(3 / 7)
“哦?胡院政也去了?”康熙闻言放下朱笔,看向梁九功。
胡院政是太医院的一把手,常年为太皇太后看病,因其老迈,夜间便是皇后派人去传,怕也很难传动。
梁九功忙把打听来的说了:“奴才也觉得奇怪,派人打听了才知道,胡院政是苏麻喇姑亲自去传的。”
康熙眉眼不动,重新拿起朱笔,一边批折子一边问:“人还活着吗?”
梁九功谨慎回答:“命是救回来了。”
康熙手腕一顿,墨点子滴在了奏折上,好像血似的:“活着就好,若死了,也不许下葬,就停在盛心庵,等朕百年之后……”
“皇上!”梁九功一个头磕在地上,打断了这个不吉利的话题。
也不怪太皇太后心狠,只要跟这位赫舍里家的二姑娘沾上边,皇上就不像皇上,更像先帝爷了。
康熙盯着那个朱红色的墨点子看了一会儿,半晌才道:“奏折太多,今儿晚上不睡了。”
得,梁九功就知道,赫舍里家那一位又闹得皇上睡不着觉了。
还记得帝后大婚那日,赫舍里家的二姑娘闹着悬梁,洞房花烛夜皇上丢下皇后,独自一人在御花园坐到三更天,最后宿在了乾清宫的偏殿。
皇后怀着承祜阿哥那会儿,皇上想见一见二姑娘,谁知二姑娘不肯进宫,还铰了头发。
太皇太后听说大怒,扬言要将人送进尼姑庵落发,皇上不得已赏了一座家庵给皇后的娘家,还亲笔题了匾额送过去。
原本匾额上题的三个字是“圣心庵”而非现在挂上去的“盛心庵”,是太皇太后听说了让人将匾额抬到慈宁宫,抬进去的时候还是“圣心庵”出来就变成了“盛心庵”。
字迹也由皇上亲笔,变成了太皇太后的亲笔。
↑返回顶部↑
胡院政是太医院的一把手,常年为太皇太后看病,因其老迈,夜间便是皇后派人去传,怕也很难传动。
梁九功忙把打听来的说了:“奴才也觉得奇怪,派人打听了才知道,胡院政是苏麻喇姑亲自去传的。”
康熙眉眼不动,重新拿起朱笔,一边批折子一边问:“人还活着吗?”
梁九功谨慎回答:“命是救回来了。”
康熙手腕一顿,墨点子滴在了奏折上,好像血似的:“活着就好,若死了,也不许下葬,就停在盛心庵,等朕百年之后……”
“皇上!”梁九功一个头磕在地上,打断了这个不吉利的话题。
也不怪太皇太后心狠,只要跟这位赫舍里家的二姑娘沾上边,皇上就不像皇上,更像先帝爷了。
康熙盯着那个朱红色的墨点子看了一会儿,半晌才道:“奏折太多,今儿晚上不睡了。”
得,梁九功就知道,赫舍里家那一位又闹得皇上睡不着觉了。
还记得帝后大婚那日,赫舍里家的二姑娘闹着悬梁,洞房花烛夜皇上丢下皇后,独自一人在御花园坐到三更天,最后宿在了乾清宫的偏殿。
皇后怀着承祜阿哥那会儿,皇上想见一见二姑娘,谁知二姑娘不肯进宫,还铰了头发。
太皇太后听说大怒,扬言要将人送进尼姑庵落发,皇上不得已赏了一座家庵给皇后的娘家,还亲笔题了匾额送过去。
原本匾额上题的三个字是“圣心庵”而非现在挂上去的“盛心庵”,是太皇太后听说了让人将匾额抬到慈宁宫,抬进去的时候还是“圣心庵”出来就变成了“盛心庵”。
字迹也由皇上亲笔,变成了太皇太后的亲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