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长安却是莫名气闷,他像一只在冰天雪地里冻了好久的小狼,爬了好远好远,才看到了一簇篝火。他太怕失去,连凑过去取暖的勇气都没有,而那火却愈燃愈亮,照的他浑身暖洋洋的。

  他终于一点、一点挪过去,小心翼翼地停在附近,贪婪地望着跃动的火焰。

  可谢清来了,不费飞灰之力,便带走了他的光。

  长安终于明白,这半载岁月,不过是谢清在陆暄人生中的短暂缺席。他不由得心生嫉妒,却不愿让陆暄看出来自己小肚鸡肠,忍的十分辛苦。

  其实他不用如此——陆暄在这方面十分心大,绝不可能发觉。待到谢文襄回归朝堂,她三天两头逃学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数日后,长安有些不情愿,也有些期盼,被陆暄拽上了入宫读书的马车。

  第29章 晚舟归澜(二)

  国子监自然与民间书院不同,目之所及,皆是雕梁画栋、花团锦簇,鱼贯而入的学生个个衣着不凡,要么是皇亲贵戚,要么是权臣后人。

  谢文襄穿着一袭朴素的青衣,倒是和普通的教书先生差不了几分。他年近半百,负手而立,看见谢清、陆暄一齐带着长安过来,露出和蔼的笑颜。

  长安行礼:“见过谢大人。”

  谢文襄赞许地点点头,他与陆家相熟,早就从严岭那儿了解了长安的勤奋。哪儿有夫子不喜欢勤奋的学生的?今日一见,陆炀这位“义子”年纪轻轻,便行事沉稳,彬彬有礼,更是让人心生喜爱。

  三人与老师打过招呼,一同走进明室。陆暄轻车熟路地往最后一排走去,掀起衣摆坐了下来,动作如舞剑一般行云流水,她拂了拂笔筒上的一丝灰尘,突然反应过来,抬头笑嘻嘻道:“啊,小长安得好好听老师讲经,你去跟谢清坐前面,快去。”

  谢清也笑道:“你啊,从来都不改——长安你看看,空着的位子都可以挑,我一般会坐在窗边,偶尔读书烦躁了,就看看外面的树木花草。”

  长安点点头,道:“我和谢大哥坐一起。”

  他没再坚持用“谢公子”这种生分的称呼,却也做不到像喊陆暄姐姐那样,以亲昵的“哥哥”相称。只是与谢清相处时间越久,便愈加明白何为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