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十万大学生保卫大明 第83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来胡宗宪已经安抚好了汪直,不管他答应他的那些条件到底是真是假,总之要先稳住他,结果有一个人却坏了事,这个人就是王本固。

  说实话,王本固其实是个好官,他在任期间,勤政爱民、嫉恶如仇,但唯有一点,就是太迂腐、太不知道变通了。

  在他眼里,胡宗宪就是跟汪直这个海盗头子沆瀣一气,所以在汪直来到杭州他管辖的地界之时,便下令将他抓了起来,并将其斩首示众。

  汪直临死之前留下了一句话“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

  这话并非子虚乌有,要知道汪直的海上贸易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培养出了数不清的海盗和日倭,有他在,尚且还能对他们约束一二,这下他被人斩杀,倭寇们群龙无数,必将大肆侵犯我国沿海地区。

  汪直死后,事情真的跟他预料的没有什么两样,浙江、福建一带,倭寇之患尤为严重,甚至已经闹到了朝廷不得不管的程度。

  胡宗宪也很委屈,要是杀了汪直一个人就能解决倭寇之患,他早就杀了汪直不知道几百回了,但问题的关键是杀了他一个人没有用啊,所以他才想着将其招安,利用其在日本地区和海上的影响力约束好那些倭寇。

  但要知道朝廷里不是谁都会灵活变通的,在那些“老顽固”看来,胡宗宪的这种行为就是“卖国求荣”、就是“跟倭寇合作”,甚至有人上书骂他。

  朝廷里那帮文官的战斗力可是很可怕的,更何况汪直都已经被砍了,他也没有叫他起死回生的办法,剩下的抗倭烂的摊子就只能由他接着干。

  胡宗宪是一个很聪明也很有能力的人,但是对付倭寇,还需要专业人士出马。

  所以他提拔了戚继光。

  戚继光也不让人失望,他虽是一个武将,但自幼熟读兵书,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所以当得知汪直被斩首之时,他就已经做好了未来沿海地区必将大乱的准备,于是练兵也就提上了日常。

  汪直是一个生意人,他的脑筋有多快自然不必说,他手下的那些浪人倭寇跟着他的时间长了,多少也学会了一些计谋,所以戚继光在得知这次攻击宁海的倭寇就是汪直先前的部下时,就已经提前留了一个心眼了。

  俞大猷点点头,“那你为何能断定倭寇会攻击台州?”

  戚继光道:“我猜的罢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