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十万大学生保卫大明 第66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穿衣服就上街多少也有点说不过去。

  这么一看,蒙古人其实是应该处于贸易逆差的位置,但其实每次他们来朝贡都是赚的,因为大明朝跟以往的所有中原王朝一样,把周边四夷的朝贡视作政治上的臣服,所以一直都遵行“厚往薄来”的原则。

  即以远大于朝贡物品价值的财物、金钱回赐朝贡使者,显示天朝上国财富之盛、国力之强。

  以马匹为例,蒙古的每匹上等马可以交换大明朝的彩缎四表里、绢八匹,中等马可以换彩缎二表里、折钞卷二匹,下等马纻丝一匹、绢八匹、折钞卷一匹,下下等马绢六匹、折钞卷一匹。

  就光是这些丝织品的价值,就已经超出马的价值不少。

  但蒙古来的使者能获取的利润还不止这些。

  由于明朝将朝贡贸易视作政治行为,所以每次蒙古使团到来之后,明朝的皇帝还要对蒙古大汗、妃子及太师以下的重要酋长进行封赏。

  朱祁镇在位时明蒙朝贡贸易达到极盛。

  以英宗正统八年的一次给赐为例,赐也先汗纻丝织金衣一匹、织金锦衣一匹、五色缎二十六匹、素缎五十六匹、彩缎八十七匹、印花卷十匹;赐二妃缎三十二匹,金盔、金皮甲、鼓、铝砂、胡琴等大小物品;赐丞相各色缎匹十七匹。其余各级酋长赐物丝、缎、绢数以千计。

  而作为面受天恩的使者,明朝也不会亏待。一等正副使者赏彩缎六表里、绢五匹,正副使之妻赏织金衣一袭、彩缎二表里、绢一匹。其余二等、三等依例减少。

  朝廷赏赐的物品,使者既可以折成现银,也可以拿出去交易买卖。

  明蒙关系较好的时候,使团人员还可以夹带私马进京售卖。

  除此之外,蒙古使者入塞之后,所需衣食、马料等物品,都由沿途州县提供,到北京后居住于会同馆,所有衣食用度也全都由明廷供应。

  这基本上就跟白拿加白送差不多。

  所以总体来说两方一直相安无事,甚至蒙古人很喜欢到中原来做生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