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十万大学生保卫大明 第58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0章

  紫荆关被攻破, 瓦剌已经兵临城下,大战即将爆发,然而朝廷里的一些文官还在抓着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放。

  事情是这样的, 把守紫荆关的是守备都御史孙祥,虽然最后紫荆关被也先攻破,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先及其手下的瓦剌兵太过强悍, 双方的实力相差过大,再加上喜宁这个小人在旁边煽风点火地出主意,所以最后关没守住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更何况孙祥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他身为守关官员,在明知道紫荆关守不住了的情况下, 并没有弃关逃跑, 而是与瓦剌战斗到最后一刻, 最后以身殉国。

  要知道他可是紫荆关的高级将领, 别的人可能逃不了,但如果他想要逃跑, 只要脸皮厚一点儿、心理素质强一点儿, 那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然而他却选择留下来坚守。

  这样的人即便没有功劳也该有苦劳,就算不被当成个典型嘉奖表扬一下, 怎么着也应该抚慰一下他的家属吧, 结果消息传回来以后,他却被朝中一些言官打成“弃关逃跑”的败类。

  其实朝中一直有一拨言官,他们简直是“为骂而骂”, 甭管是什么好事坏事, 只要被他们盯上了,都能大骂一通。

  比如朱祁钰把北京城的防务工作全都交给了于谦, 对他大为器重,文官们又要批评了,攻击说:“帝任谦太过。”

  意思就是皇上您也太信赖于谦了吧。

  于谦清者自清,懒得跟他们辩白,还是太监兴安看不过去了,站出来为于谦辩白道:“为国分忧,如于公者宁有二人。”

  意思就是:能为国家分忧的人,还有第二个像于谦一样的吗?你要是有本事能负责北京的防务,皇上也跟你亲近啊。

  这帮言官才偃旗息鼓。

  在孙祥这件事儿上也是如此,这些言官根本就没有细致地调查和了解过真相,反正他们骂人骂惯了,我管你是什么原因,只要你把守的关隘丢了,那就是你的责任。

  孙祥的尸体被草草火化,死后还要遭受各种各样的污名,有些官员看不下去了,为孙祥辩驳,孙祥的弟弟也上书为兄长正名,但言官们还是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