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丫鬟升职记 第151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竹清脑子里出现了常知州的资料:同进士出身,为人不善言辞与回转,经常得罪人。但踏实肯干,为民造福,政绩一叠加便得了一个下州的知州,也就是随州知州。

  如今一看,果真不假麽。

  “那平民书院岂不是难以开办?闻县五岁以上十三岁以下的孩子有多少?”萧扶风在一旁皱眉,办书院是个长久事,银钱自然是要一直投进去。

  “统计过的,符合条件的男孩女孩一共八十九人。”

  才八十九个!不过宜州下县的五分之一。

  “下官听说了两位大人在宜州的法子,不过不大适合随州。下官也曾经尝试把百姓们聚集起来,但是也不管用,他们不听官府的。”

  “不听官府?”竹清与萧扶风相互对视一眼,惧怕官府的百姓不少,不听官府的倒是头一回听说。

  “为何?”

  “官府十回召集百姓,有五回都是因为要招士兵,三回则是因为要修筑大坝河堤,征徭役。在他们心里,官府召集百姓都不会带来好消息。”常知州说道,“随州征徭役,大部分人回去后都会大病一场,身体不经事的,也就去了。”

  所以让百姓如何信任官府呢?他们交出了孩子,盼望着战后能团聚,日盼夜盼,到头来只有几两银子送回家,遇上黑心的官兵,送到手的抚恤金才几十个铜板。

  “边关战士的确很多来自随州,他们几岁大就满山跑,身体素质比一般的男儿更好。”萧扶风说道。

  聊完天,因为夜色不早了,常知州便让竹清与萧扶风早点歇息,明日再走一走闻县,如果闻县招生工作顺利,其他县自然不必多说。

  常知州走后,两人都没有早早睡下,正躺在一起商量对策呢。

  “第一个问题就是闻县开办书院的银钱从哪里来?从官府里拨款势必会有其他开支要缩减。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聚集起百姓,让他们信任书院。第三个问题就是……”一一列举之后,萧扶风拧眉,“比宜州还难办。”

  “宜州虽然有个风流之城的名声,百姓们有偏见,但只要让他们看见官府的作为,还是可以轻易撬动他们心思的。随州,却不同。”竹清说道,宜州有银子,有钱能使鬼推磨,银子开道问题解决一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