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章 布拉格精神(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鲁道夫停止了抒情和回忆,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工作。奥匈的工业能力处于世界前列,柯斯达这个名字,此时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记忆里奥匈的军工不能说是一无是处,但也没有全力以赴。

  战前有过准备,一场军备和国家的改革,奥匈的军队至少能够适应现代战争了。战斗力的增强,战争结果的改变,自然也会反作用于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鲁道夫下了火车,来之前他只通知了军方的人。没有太多的排场,捷克政府并不知道他的到来。

  其实布拉格并非是一个纯工业城市,但战争还是让这里变得更加繁荣。军队在捷克动员的士兵并不多,帝国还没有窘迫地将兵工厂的工人送上前线。

  所有人都在关注战争,但后方的人不会知晓前线的残酷,直到有一天一封阵亡通知书寄来。

  报纸是经过审核的,家信也是经过审查的。没有人能看到真相,特别是在胜利的情况下。

  鲁道夫在办公室里看着报表,草拟着计划。皇储给予他了统一管理战时军备生产的权限,但具体到实处,还是需要更加细致的方针。

  鲁道夫将计划交到军部,然后军部有转交到政府。中央下发了“全力保障军备生产”的命令。

  鲁道夫召集了捷克工业部的官员和采购部门的军官。鲁道夫向工厂下了新的订单,命令他们采取分工,进行标准化和类型化生产。这样以来,不需要增加设备也不需要增加人力,就可大幅度提高产能。

  鲁道夫还要求改进技术,简化生产流程,不必要的工艺一律节省。不过冲压技术还不成熟,只能在一些军需品上做文章。

  在一些大型工厂,鲁道夫命令取消“工作站”制度,大力推行生产线。生产线虽然能提高生产效率,但需要更多的人手。

  鲁道夫通过兵役,征集大量人手转入军工生产,同时,他还积极鼓励女性进入工厂工作。

  为了保障生产,他调运了充足的粮食,以政府的名义额外补贴给参与劳动的民众。

  万恶的资本家不会出钱,事实上,若不是看在订单的面子上,他们才不会让国家干涉生产。

  利润率是他们的唯一准则,剩余价值是他们的唯一追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