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欺 第121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裴锈既辞,尚书局的位置便空下来。

  朝中对郎灵寂录尚书事的呼声很高的,毕竟郎灵寂多年来积攒声望,为百官之首,又坚决捍卫贵族的利益,维护九品官人法,便是合并尚书局、中书省为一个大丞相之位,郎灵寂也是当得的。

  司马淮极为恐惧郎灵寂的权势进一步扩大,又不得不顾忌百官的呼声。

  他灵机一动,稍稍耍了个心眼,使孙寿与郎灵寂共同录尚书事。同时为了避免郎灵寂身兼二职,顺理成章地移他的中书监为中书令。

  如此,郎灵寂的职位便从原本的中书监,变成了中书令加录尚书事。

  这安排深堪玩味。

  既满足了百官要求,又压制了郎灵寂。

  录尚书事就别提了,虚衔而已,和孙寿权力平分,力量大大被掣肘。

  中书令虽与中书监一字之差,权力也是天渊之别。中书令只能草拟决策,实际执行还是交给尚书仆射和尚书令,也就是交给孙寿。

  郎灵寂明升暗贬,失了中书监之位,相当于变相被移出宰辅群。

  他手里还有一个之前册封的骠骑大将军,仍属虚衔。他是掌行政的文官,一年到头去不了战场几次,手里无实际兵权,骠骑大将军完全是鸡肋。

  郎灵寂手中可以说没任何实权了。

  至此,皇帝的用意呼之欲出。

  ——克制郎灵寂,打压琅琊王氏!

  谁再看不出皇帝对郎灵寂的忌惮之情,无异于一个瞎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