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去了一趟龙泉驿(3)(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智,同知,是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范畴——指知道、了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个方面。

  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主要包括认知和智慧两个方面。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为儒家的五常之一。

  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即凡在言论和行为上都做到真实无妄。

  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信相待。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或者是对己、对事、对人,都忠于心。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或者仁的表现。

  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

  并认为,若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如同于饲养犬;乃是大逆不道也。

  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术。

  节,指气节和节操。一方面指一个人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坚定性。对内,气节表示对一定的政治制度、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坚定信仰。

  对外,气节则指在国家和民族遭到外敌侵犯时能挺身而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斗争;乃至献出个人的生命。

  另一方面指女子所遵守的贞节,为封建时代约束妇女的道德规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