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重庆不是依恋地(2)(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关锦璘把《我们在割稻子》一文朗诵完毕,心情沉重地说了几句话;忽又神情亢奋道:“王将军、大力兄弟,还有尒达、猴子、天鹰、柳翠莲、银子、刘小头你们听见没有?这才是高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面对倭寇的飞机轰炸置之不理只管割稻子!哈哈……英雄风范嘛!”

  说着,凝视着王国伦、阚大力、游念国、柳翠莲、邬天鹰、猴子、尒达、银子、刘小头8人讲述了报人张季鸾的逸闻趣事——

  张季鸾在主持《大公报》笔政后先声夺人,提出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

  张季鸾为文为人是厚道的,但是他的厚道并非乡愿;并非无原则捧场。

  当为了公义,他认为必须批评时,笔锋是无与伦比的锐利。

  张季鸾撰写过三篇被人们称之为“三骂”的社评,曾经脍炙人口,风行国中。

  一骂吴佩孚是196年1月4日的《大公报》社评《跌霸》——文中说:“吴氐之为人,一言以蔽之,曰有气力而无知识,今则并力无之,但有气尔。”酣畅淋漓,一语中的。

  二骂汪精卫是197年11月4日的《呜呼领袖之罪恶》,指斥汪精卫“特以‘好为人上’之故,可以举国家利益,地方治安,人民生命财产,以殉其变化无常目标不定之领袖欲。”

  三骂蒋介石是197年1月日发表的《蒋介石之人生观》社评,针对蒋介石因刚与宋美龄结婚而“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味”,并“确信自今日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的说法,以犀利尖锐的笔触指出“蒋氏人生观之谬误”,“夫何谓革命?牺牲一已以救社会之谓也。命且不惜,何论妇人?”“兵士殉生,将帅谈爱;人生不平,至此而极”。

  社评责问,以蒋氏的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的说法来论,南京政府军队有数十万,国民党党员也有数十万,蒋氏能否一一与谋美满之姻缘,俾加紧所谓革命工作?”

  张季鸾骂吴、骂汪、骂蒋之时,确实保持着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和立场。

  他是无欲则刚,独立不羁。惟因如此,蒋介石亦敬重他的这一气度;在张季鸾后半生一直与之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

  关锦璘讲述完张季鸾的逸闻趣事,不无幽默道:“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哪个人敢骂皇上?恐怕只有张公季鸾先生了!张公一身正气,可谓天不怕地不怕!”

  王国伦扬扬手臂道:“张公敢骂委员长,委员长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很有气量!要是放在清朝,鞑子皇上还不知要让张公死多少回;早就砍下脑袋做夜壶了!”

  关锦璘郑重其事:“蒋委员长和满清皇帝相比那就民主多了;毕竟他是共和国的领袖不是皇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