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庶女生存手册 第50节(2 / 7)
她恍若无意问徐宁,怎么懂得这些?
徐宁从进门就打起十二分精神,留心不出现任何纰漏,虽然她就为讨好太后而来,但若太刻意或许会起到反作用。
遂含笑道:“妾身和姨娘以前住在乡下时,常有小戏班子走街串巷,村里人齐聚一堂,两个铜板就能从黄昏看到天亮,因此略微知道些。”
这个其实是杂糅了她前世经历,小时候长在外婆家,逢到有人办红白喜事,都会请乐队之类助兴,那些老手艺人,本就吹拉弹唱样样来得,戏也会唱,虽然不及正经剧院里那样清亮悦耳,嗓子也因抽烟喝酒倒了不少,但在年幼的她听来,着实别有一番风味——现在想想,她怀念的不过是童年。
邓太后诧道:“你还去过乡下?”
徐宁颔首,甚至杜姨娘也是从乡下出来。当然,这辈子她都没曾见过外祖,当初杜家因为家贫将女儿卖断时,就白纸黑字写明了,以后银货两讫各不相干,无论发迹或者潦倒,都不必女儿再来操心。
杜姨娘很能体谅父母苦衷,实在家里吃饭的嘴太多养活不起,怨不得她们,能给自个儿寻个好去处,就已经是莫大的恩德。后来她在诚意伯府站稳脚跟后,也曾试图去找过那家人,奈何杜家早已搬走,左邻右舍又不知去向,只得罢了。
照徐宁看法,这家人只能叫还有点骨气,并不能说善良,真是一穷二白怎么不卖儿子非要卖女儿?黑市上男娃可比女娃值钱的多哩。再者,口口声声一刀两断,却还是把卖身钱给拿走了,当真“清高”得很。
没机会再来往,堪称幸事。
邓太后听说徐宁在乡下长大,便不再言语,无疑触及到她心事——当时她被赶去庄子时,可是连看戏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远远羡慕路边上的吆喝。
一时间不知道谁更惨。
这番推心置腹到底让两人距离拉近许多,没一会儿,邓太后就同她悄悄议论起戏台上那小旦的长相来。
说是小旦,其实为男人反串,不过生得清秀俊俏,一举一动尽态极妍,比女子还娇柔妩媚,无怪乎堂堂太后也会看得老脸微热。
徐宁表示很能理解,男人至死是少年,怎的女人上岁数就非得清心寡欲?何况邓太后并未似吕武那般豢养男宠为人诟病,只是稍稍寻求点精神慰藉罢了,难道连这也要抹杀?
但这对从小受三贞九烈熏陶的贵女无疑是难以理解的,难怪温妃接受不了,才过了一晚便落荒而逃。
↑返回顶部↑
徐宁从进门就打起十二分精神,留心不出现任何纰漏,虽然她就为讨好太后而来,但若太刻意或许会起到反作用。
遂含笑道:“妾身和姨娘以前住在乡下时,常有小戏班子走街串巷,村里人齐聚一堂,两个铜板就能从黄昏看到天亮,因此略微知道些。”
这个其实是杂糅了她前世经历,小时候长在外婆家,逢到有人办红白喜事,都会请乐队之类助兴,那些老手艺人,本就吹拉弹唱样样来得,戏也会唱,虽然不及正经剧院里那样清亮悦耳,嗓子也因抽烟喝酒倒了不少,但在年幼的她听来,着实别有一番风味——现在想想,她怀念的不过是童年。
邓太后诧道:“你还去过乡下?”
徐宁颔首,甚至杜姨娘也是从乡下出来。当然,这辈子她都没曾见过外祖,当初杜家因为家贫将女儿卖断时,就白纸黑字写明了,以后银货两讫各不相干,无论发迹或者潦倒,都不必女儿再来操心。
杜姨娘很能体谅父母苦衷,实在家里吃饭的嘴太多养活不起,怨不得她们,能给自个儿寻个好去处,就已经是莫大的恩德。后来她在诚意伯府站稳脚跟后,也曾试图去找过那家人,奈何杜家早已搬走,左邻右舍又不知去向,只得罢了。
照徐宁看法,这家人只能叫还有点骨气,并不能说善良,真是一穷二白怎么不卖儿子非要卖女儿?黑市上男娃可比女娃值钱的多哩。再者,口口声声一刀两断,却还是把卖身钱给拿走了,当真“清高”得很。
没机会再来往,堪称幸事。
邓太后听说徐宁在乡下长大,便不再言语,无疑触及到她心事——当时她被赶去庄子时,可是连看戏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远远羡慕路边上的吆喝。
一时间不知道谁更惨。
这番推心置腹到底让两人距离拉近许多,没一会儿,邓太后就同她悄悄议论起戏台上那小旦的长相来。
说是小旦,其实为男人反串,不过生得清秀俊俏,一举一动尽态极妍,比女子还娇柔妩媚,无怪乎堂堂太后也会看得老脸微热。
徐宁表示很能理解,男人至死是少年,怎的女人上岁数就非得清心寡欲?何况邓太后并未似吕武那般豢养男宠为人诟病,只是稍稍寻求点精神慰藉罢了,难道连这也要抹杀?
但这对从小受三贞九烈熏陶的贵女无疑是难以理解的,难怪温妃接受不了,才过了一晚便落荒而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