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被赐福者(3)(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靳强看出他们内心的斗争,说:“我问一下,如果想保留完整的人类知识,大概得多少人?”

  成城说:“如果是想保留完整的知识那太难了,至少得十万人吧。不过其实不需要这样。所有知识都有纸质或磁盘介质保存,我们只需要扮演导引的角色。当人类恢复智力后,由一小部分人告诉他们,人类曾经达到怎样的高度,到哪里去寻找已经有的知识,如何读懂它们。这种导引者不需太多,我想——三百人就够了。”

  靳强立即说:“那就选三百个最聪明、最有知识的人留在‘乐之友’,包括小飞和你们仨,永远不要外出。你们唯一的任务是保存知识,在那个泡泡的保护下把火种保护好。一千个名额不是还剩下七百吗?选七百个普通人去当外派的点火者,像我、如苹、大壮、铁子都行。你们考虑一下,这样的决定是不是更稳妥一些?这样的话,哪怕七百名点火者都变傻了、失败了、失踪了、死了,只要‘乐之友’这儿的火堆不熄灭,那就是胜利。”

  刘苏、洛威尔、成城三人陷入了思索。没错,靳强的方案应该更稳妥,不会“把扁担压断”,不会因某种意外(如“小蜜蜂”环球飞行时失事)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初看起来,这个方案的出发点——即使七百名点火者及世界民众都无法挽救,也要首先保住家里这个火堆——比较冷酷,但这种冷酷是以大爱为基点的,是以群体生存的最高利益为基点。三个人看着墙壁上贺、马、楚、姬、鱼、阿比卡尔等人的画像,心中想:也许鱼妈妈不会同意靳强的方案,但楚天乐、贺国章、马士奇恐怕会赞成,姬人锐、阿比卡尔则肯定会赞成。

  靳逸飞发现父亲和三人的谈话时间过长,猜出他们是在说什么重要话题,便向这边走过来。

  靳强看见了,笑着说:“我的那个意见,请你们和小飞商量着定吧。我就不要在场了,省得小飞在老爹面前说话有顾忌。”

  说罢,靳强在门口笑着拍拍儿子的肩膀,然后走入人群。

  靳强没有想到,自己的这番话促成了“乐之友”决策的重大改变。第一轮先遣队的出发被推迟,经过几天的商议,“乐之友”高层基本采纳了靳强的所有建议,确定了如下的方针:

  首先,确保“乐之友”这个火堆不灭。计划由成城负责,选择三百位知识界的精英。他们将永远处在那个泡泡的保护之中,全面梳理以往的所有人类文明库存,把它们分门别类地保存,确保它们能被一百年后的人类看懂。这个任务很艰巨,因为今天的科技术语、电脑程序、知识序列,都已经发展得极度繁复,对一百年后从零起步的人类来说,肯定相当于无字天书。

  至于那些尚未纳入公共知识体系的秘密知识,如各个企业的工艺秘密、各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人类知识中最精粹的部分,当然也要尽量抢救和保存。但不包括有关军事和武器的秘密知识,这些东西任由它们消失吧。要抢救这些秘密知识,需要“乐之友”有足够的“远足”能力。目前,仅有五架“小蜜蜂”肯定是不能满足的,只能边干边壮大了。

  “乐之友”原留下的一百二十人基本都划在这三百人之内,包括君兰和青云。洛威尔不在内,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只能发挥一下余热,执意要做一名点火者。

  正如靳强所说,这应是“乐之友”的第一要务。他们决定,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如果三百个名额不足,那就压缩外派人员的数量。

  其次,另外选择七百人,仍组成七个外派的梯队。但这七百人不再要求是知识精英,附近的普通百姓和“乐之友”的后勤人员即可,这样也将降低组织工作的难度。他们将被派往全球最大的一百座城市,因为毫无疑问,越是大型城市,饥馑越严重。派驻人员的第一要务是寻找食物来源,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社会秩序的建立要相对容易一些。

  先解决第一梯队的一百人,然后,当他们到达世界各大城市之后,也可以在当地挑选合适的人员,带回“乐之友”来培训。

  除了铁子和大壮外,靳强夫妇和青云爹妈都要求当点火者,最后磨得刘苏他们同意了,把这六人作特殊对待,两两分为一组,派到国内的北京、上海和邻近的东京,这样离“乐之友”近一些,便于照顾。其实,洛威尔在辞去基金会会长职务时,曾力劝靳强接任。洛威尔说,单凭靳强的那次建议,就能看出他在危难关头把握大局的能力。虽然他没有多少文化,所具有的只是普通人的直觉,是所谓的“民间智慧”,但在这样的历史关头,也许这样的直觉和民间智慧更为可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