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茅小虫讲易经(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易是什么?

  几千年来,有无数人对周易感兴趣,觉得周易神秘莫测,事实上,周易并没有人们说的那么云山雾罩,加上书名号的《周易》就是一本书,不加书名号,指的是由这本书衍生出来的一套理论。

  作为一本书的《周易》,是中国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的教科书之一。

  根据历史记載,这样的教科书一共有三部:《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然而,前两部已经失传,只剩一部《周易》代代相传。

  在春秋之前,《周易》是作为高度的国家机密来保存的,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学,都能用的。

  在周朝,《周易》是天子的专用品,由周王室的史官世代相传相守,一般的诸侯都难得见到。

  一直到了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王室的史官纷纷离开自己的岗位另寻出路,《周易》才偶然被带到了民间。

  如果没有这次偶然,或许我们老百姓永远也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的存在。

  由于《周易》在鲁国被作为教科书,孔子将周易加以修订,内容减少了很多,成了原书的节选本。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焚书坑儒,除了医药、卜筮、种植等有实际用处的书外,其余一切古书一律烧毀,《周易》因为具有占卜的用途,才逃过一劫。

  在西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包括《周易》在內的孔子节选本,被当时的政府拿来作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把教科书归纳进入四书五经。

  从此,《周易》就被称为《易经》,并成了群经之首。

  几千年来,研究易经的人如过江之鲫,一直到了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仍然有人痴迷于周易,并且通过学习和运用周易,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仍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茅小虫讲的头头是道,马大宽都听入迷了,他行不明白,怎么几天不见,茅小虫居然从一个小神棍,混成了大学老师,还给大学生讲课。

  这样的转变,可令马大宽着实吃惊不小,于是,等下课了,马大宽就拉着茅小虫,非要打听明白不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