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多久,封赏的诏书就过来了,这样正式的封赏不走电报,是千里迢迢由使节送过来的。不过让他们都诧异的是,这不是封侯的诏书,而是封王的诏书。

  随之同来的还有很多人,比如王翦的后人,王离的一个兄弟。

  早先王氏族里商议,究竟是保留在秦国的富饶的封地,做个无实权享食邑的侯爵,还是到新得之地来,做一个侯国之主。

  他们一开始做出决定还比较容易,因为王翦和王贲给王氏挣到了两个爵位,最后决定留王离这一支在国内,另一支远赴西域前来就国。而就在他们做出决定后不久,天子却下了诏书,王氏远赴西域就国的一支可以封王。

  这是出于平衡的考虑,总不能败走身毒的六国之君可以封王,大秦的军功贵族却不能封王。

  被王翦打败的将领可以在身毒封王,败其军灭其国的王翦后人却没有封王。

  以前还好说,身毒毕竟远在域外,可现在同样是赴域外就国,再不封王就说不过去了。

  王爵之位,王氏哪个肯舍,但王离还要在大秦为将,那是不能离开的。最后商量下来,由王离之弟继承国内的爵位,但先到这边来替王离管理。王离大概是不会离开秦国的,等他长子稍大一点,会过来就国。

  他就效西周时那些在王都为卿士的诸侯之例好了。历史悠久就是有这样的好处,就算是秦始皇时代,当时人依然能翻书,欣喜地指出:古人就这样说过,古人就这样做过,古人就有诸侯王留在王都做卿士的!

  所以我们照着古人的做法去做就可以了。再说西周的制度,本来就是中央朝廷难以管理过于分散和广大的地域,才适应着时代创立出来的,现在广义上的大秦不也正是如此么。

  而吕不韦的家族就更不用犹豫了,他家没有封王,仍是侯爵,也没有两个爵位让他们挑选。

  吕不韦活着的时候因得了嬴政宽恕,保住了文信侯的爵位,不过封地已经被削得快没了。好在后来为国经商,总算让子孙能不太受影响的进入秦国官场。

  现在有机会重新得到封地,并且虽只是侯爵之位,但封国之内就是一国之主,与春秋时诸侯无异。那这还要选吗?

  其他各家都有自己的考量,最终组成了一支不算庞大的队伍,只带了少量亲信便过来就国了。陛下是真的不让他们再带人口过来了。

  还有咸阳城里最不缺的秦国闲散宗室们,太久远的自然没戏,但三代之内的宗室,光是秦庄襄王嬴子楚的同胞兄弟就有二十多个,到现在死了一些,但又生了一堆儿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