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不同意见的出列,反驳:“西边条件艰苦,我觉得不应让自己人过去吃苦。”

  确实,西边物资匮乏,无论如何看,过去都是去吃苦的。

  这时雁也出列,说:“西边之所以觉得苦,是因为物资匮乏,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没有水源。就这个问题,我与鹤尚书商量过,可以开凿河渠,引水过去。一方面解决人饮水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西边发展畜牧业。”

  常念眼前一亮,不愧是跟着自己的老人,竟然想到了用西边的条件发展畜牧业。

  “畜牧业?”出列反对的人问。

  “是,畜牧业。”

  雁解释道:“西边之所以没有野兽,主要还是受制于水源。如果将河流引过去,解决水源问题,西边的环境算得上是水草肥美。《齐民要术》中关于畜牧业发展的部分记载了,大牧场放牧业相较于现在集体养殖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我以为无论马匹繁殖还是羊群养殖,都可以移到西边,待西边经济搞好了,就不存在西边的条件更艰苦一说,所以我更同意吏部尚书的说法,派自己人去西边。”

  常念暗暗点头,清楚雁在私底下一直没有停止学习。

  延越版本的齐民要术是常年扩写过的,将现代农业与古代经验相结合,增加了不少内容。而“大牧场放牧业”一词,也是来自上辈子二十一世纪的一些西方国家。

  他肯定道:“确实如此,只是到西巡防城路途遥远,如何开凿河渠,你们有想过吗?”

  雁从容回:“此事我与鹤尚书已经呈上一份计划书,里面有详细规划。”

  厉适时开口:“待朝会结束,我与祭司细看。”

  西巡防城的事没有敲定,但东、南、北三个卫星城的计划已经按部就班的推进了。

  第113章

  朝会结束,常念和厉一起看了雁说的折子,下午便召集了户部和工部入议事厅商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