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421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田况摇头不语。他对于宋军现在的整训并不十分赞同,特别是把公文官僚系统引入军中,在他看来是多余的做法。武将带兵,靠的是勇猛杀敌,识字有什么用处?要看公文,属下有识字的亲信就可以,让他们读来听就是了。自五代以来,这是军中通常的做法。甚至是有风气以识字为耻,从不读书,军中文事用幕僚。宋朝也是如此,以前的武将不识字,实在是常见的事情。

  异论相搅,在宋朝非常常见。这是帝王之术,宋朝皇帝对此深信不疑。田况正是因为与杜中宵意见不合,才一起做枢密使。好在虽然意见不合,与杜中宵争得不厉害,不误了国家大事。

  众人把公文传遍,杜中宵道:“曲阳一战,逃出了一千余契丹兵,南下横行数州。这些日子我算了一下,他们攻破了六十余村镇,杀八千多人。一场战事,打完了才死多少人?可这一千多骑兵,因为深入了后方,便杀了这么多人!此事不可小看,要告诉前线的将领,他们一旦放契丹人越过兵境,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以后再发生这种事情,将领要受惩罚!”

  几位使副一怔,一起看着杜中宵,觉得这话不可思议。死些百姓,有什么关系呢。别说百姓,以前发生战事时,朝廷看的是胜败,对于士卒死亡,并不会当回事。便像这些契丹人,南下之后,朝廷认为他不足以威胁开封府,便就当作盗贼,让刘兼济派骑兵尾随追击而已。

  杜中宵微微摇了摇头,觉得有些心累。人命不是数字,每一个都代表着活生生的人,代表着一个家庭。再身份低微,他们也是别人的父母,别人的儿女,寄托着无限的希望。可这个时代,对于人命却远远说不上重视。对于官员来说,人口死亡并不是多了起的事。最重要的,不是这些生命,而是数字。

  朝廷考核,有一条是人户增加。正是因为如此,地方官才会重视治下有多少人户,对这个数字特别关注。而这些数字代表的鲜活生命,他们并不十分在意。

  许多时候,杜中宵难的,不是事情难做,而是对事情的看法不同。便如此次,萧胡睹祸害州县,地方来的公文,最初是没有死伤数字的,也没有百姓财产损失多少。后来杜中宵特别下令,每地遭敌袭之后公文里必须写明这些,公文里才了这些数字。

  这些细微处的观念不同,汇集起来,对杜中宵是非常大的困难。许多时候,他无法跟人倾诉。你觉得重要的事情,烦心的事情,在别的人眼里根本不值一提。官做得越久,越是觉得心累。

  看看时间差不多,收了公文,杜中宵与枢密院的同僚一起到了都堂。

  今日文彦博、韩琦等政事堂的官员到得早,急忙起身见礼。

  各自落座,杜中宵把公文递过去,道:“前日有冀州将领史大庆,带两千余兵马,把南逃的契丹人围在大柳树材。指挥得当,一夜激战,全歼此贼。”

  文彦博把公文粗略看过,点头道:“这个史大庆极有将略,当要大用!”

  众人看过,议论应该如何行赏。

  杜中宵道:“这一战,除了杀死的八百余契丹人,还有七百余俘虏。深州来问,该如何处置。”

  文彦博想了想,道:“一千五百余人,能够转战数州,后边追兵难以捉住他们的身影,这些兵马不简单。那位主将萧胡睹也受伤被俘,并没有被杀。不如,招降他们,为朝廷所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