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410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前线的将帅对宋军的战略并不十分清楚,对于最高层有意在幽州全歼契丹主力更不知情。他们现在得到的命令,是守住各州,先把契丹人的锐气耗光。

  以守为主,各自筑城,而不追求主动进攻,是因为这个年代,守城有很大的优势。一两千人守的一座城池,只要防守方物资充足,攻方聚集数十万大军也难攻破。保州和雄州前线,宋朝筑了几十城,把百姓全部都收容起来,便就是这个原因。虽然城池较小,但契丹想攻破却难。

  有铁路向前方运送物资,有充足兵力,宋军的打算,就是在最初几月先消耗契丹兵力。等他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再投入大量的生力军,进行进攻作战。战略的重点,初期要让战事集中在前线几州,不要蔓延到内地。特别是要防止契丹大股骑兵,突破前方线,突然深入内地。所以对契丹可能攻定州,刘几和景泰等人都特别在意。

  以前的宋军很少有主力兵团,往往是分城而守,每城的兵力都不多。契丹人南下,往往是突城几城之后,便就如入无人境。后方哪怕有没攻下来的城池也不在意,每城兵力不多,守城则有余,却没有进攻的能力。可能契丹主力已经到了开封府周围,后方的宋军只能看着,做不出反应。

  以契丹骑兵的速度,一旦突破,数十日就可以到开封城下。那时往往宋朝来不及集结兵力,就面着两国决战。宋朝特别忌讳契丹南下,便就是如此。单以兵力算,其实宋军往往占上风。但分散各城,到了前线的战场,往往是契丹占有绝对优势。

  以前线集结重兵,供养不易。纵然河北路的禁军需要的大部分粮草来自河北路,要运到前线去也不容易。分散驻军,除了守各个城池之外,也是就近取粮,不需运输。现在不同,在铁路修通之后,后方的粮草可以源源不断运来,宋朝的主力兵团靠前,都布置在了沿边境几州。

  随着技术发展,宋朝经济改善,整个战略态势都不同于从前。依托铁路,宋朝可以组成各个重兵集团,防守要路。契丹如果不把边境重兵集团打败,一旦深入,就可能会被重重围困。不过,这种巨大的改变一时间契丹无法认识到,做的战略布署,很难适应新的条件。

  第七卷 决战幽燕

  第1章 疾风暴雨

  曲阳位于定州西北,正当太行山出来的路口。山中道路沿着泒水河谷,北上到灵丘、飞狐。这是太行山中的重要道路,宋朝格外重视,沿着河谷修了一系列堡寨。这些堡寨都不大,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迟滞进攻的契丹人,同时预警。

  十月十五,天阴沉沉的,北风呼啸,吹在人身上冰冷刺骨。隐隐约约间飘着雪花,却看不清楚。伸出手去,只觉得手一凉,仔细看,却不见雪的影子。

  城头上,几个士卒抱着火枪,靠着女墙,躲避劈面而来的寒风。

  一个士卒站起身来,使劲跺了跺有些麻木的脚,骂了一句。今日这样寒冷的天气,自己却被派来守城头,真是倒霉。好在天将黑了,等到交班,非要好好喝上一场不可。

  偶然间,转头看了看城外,突然间张大了嘴巴。过了一会,才声嘶力竭地喊道:“契丹人来了!”

  其余士卒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依然缩在那里。站着的士卒伸腿乱踢,口中只是道:“快起来,城外契丹人来了!契丹人杀过来了,快击鼓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