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391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包同喜道:“每日里将军只是让我们四处打探消息,传播口风,不想还有这种用处。”

  丁令德道:“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定之规。只要照着规矩做下来,总是差不太多。契丹那里已经打探得清楚,是涿州知州杨绩,不愤治下百姓夏天逃离,一心要在冬天越境长回颜面。也就是说,契丹来的是涿州的兵马。而西边的易州,知州耶律颇的并无此心不会南下。这样算下来,契丹人可能南下的地方,就是葫芦堤到霸州,这一百余里雄州地面。”

  文浩信道:“果然如此。我们这些日子总算没有白费,找的地方都是对的。”

  丁令德道:“这一段拒马河一百余里,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契丹人要越境,随便从哪里都可以过来。不过,数千大军越境,风险不少,总要有所得才可能交待。这样算下来,合适的地方就不多了。”

  说到这里,丁令德喝了一口茶,接着道:“以中间的白沟驿为界,可以把边境分成两段。本来契丹人最合适的地方是白沟驿,不过那里是两国交通要道,而且张太尉在那里布置了兵马,契丹人查过一两次便就不再来,显然不会进攻那里。此事我再三确认,张太尉在那里安排的兵马不少,我们不必担心。白沟驿东边,水泽众多,南易水与拒马河越来越接近。本朝在那里,有十一个村子,六百余户人家。我已经与张太尉商量过,在那里安置一个兵营,建一座军寨,把仅有路口堵起来。”

  听到这里,包同忙问:“将军的意思,是不让契丹人到那里?”

  丁令德道:“战争是生死的事,现有的缺口,当然要先堵起来才对。白沟驿的西边,地形广阔,而且百姓不少。雄州境内的两输户,多在那里。那里有五千六百多户,五座军寨。”

  文浩信道:“不错,雄州以西,地形平坦,民户最多。契丹人要抢掠,那里最是合适。”

  丁令德摇了摇头:“也不对。那里的五千余户,有四千多户是契丹和本朝两属。说起来,那些也是契丹治下的百姓。如果契丹人抢掠了那里,以后哪个还肯给他们输税服役?不是两输户的,只有靠近南易水的一千多户人家。也就是说,契丹人只有到了南易水,才能抢掠。”

  几个人听了不由怔住。过了一会,才明白丁令德的意思。两输户顾名思义,他们在宋朝治下,一切行政事务都是宋朝在管。但他们的赋税却给契丹,宋朝的赋税早就免了。说是两输户,其实只是服着宋朝的管,同时向契丹交赋税。身份上,他们也是契丹百姓,契丹人来抢就说不过去了。

  听到这里,其他人终于明白了丁令德的意思。

  先搞清楚了契丹是涿州要派兵,便就缩小了边境范围。再把治下的百姓分门别类,找出那些契丹有可能抢掠的地区,便就大缩小了防御范围。

  丁令德到这里,当然不只是发布些假消息,引诱契丹人。对于战争来说,这样做太不靠谱。他要把整个地区分门别类,选出最有可能的地方,供帅司选择。再竭尽全力,确保契丹人这样做。没有这样的本事,杜中宵不会派他来。

  包同道:“依将军的意思,契丹入境,最有价值的就是要到南易水。而南逃百姓住的地方,就在离南易水几里。契丹人到了那里,岂会置之不理?”

  丁令德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这些日子我们散布消息,说是南逃百姓日子过得如何舒适,算起来也该传进契丹贵人的耳朵里了。离着拒马河冰封不远了,你们要加倍留意,有没有契丹过来的人到那里探查路线。记住,看到有人来,也只作不知道,做你们正常该做的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