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385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杜中宵摇了摇头:“河北路原有兵马,纵深州县都有防御,不必再到瀛州了。刘几一军可以布置在雄州、保州之间,契丹人如果南下,便就迎面痛击!另外,西域的张岜一军,最近没有大战,可以把他们调到河北路来。别选兵马,到西域去就是。只要没有大战,禁军还是能胜任的。等到全军整训完成,再派兵替换。如此在河北路凑出十五万大军,让契丹人冷静一些。”

  “张岊?调到河北?”田况喃喃自语。西域远在万里之外,若在以前,这种万里调军,是想都不敢想的。不过,现在不同,有铁路,好像也不麻烦。

  杜中宵道:“党项已灭,西北只剩一些实力不强的蕃部。只要我们不主动进攻,便就无战乱。可以命陕西路原有兵马,就此到西边去。驻守河西到西域,总不会出意外。”

  没有了党项,宋朝禁军对西边诸蕃部,有绝对的优势。宋朝本就是不善于打大仗,相对其余各国的军队,禁军本就有优势。面对诸蕃部,一般只是几千人规模的战斗,他们还不能对禁军造成威胁。

  富弼点头:“太尉所言极是!现在禁军整训未完成,只能尽最大可能,先把手中能战的军队先用好了。西域虽远,有铁路在,到河北也不难!”

  田况缓缓点了点头:“不错,先面对大敌,其余慢慢再说!若把张岊所部调到河北,便就不怕契丹人南下了。他们敢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十五万大军,只是守,应该能守得河北路积水不漏。契丹人敢几万人南下,就没那么容易回去了。

  第167章 阵兵河北

  “什么?调张岊所部去河北?!”崇政殿里,文彦博看着杜中宵,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杜中宵点头:“不错,就是调张岊所部。西域已经平定,喀喇汗主力被灭,数年之内没有能力再打大仗。张岊所部整训完成几年,再在西北,用处不大。可以调陕西路兵马去河西和西域,把张岊一军换到中原来。有窦舜卿、刘几和张岊三军在河北路,契丹就没有办法。”

  文彦博连连摇头:“西域到河北路何止万里!万里调兵,这、这太过荒唐!”

  韩琦道:“现在六月,要到十月下旬,河北路的河流才会结冰。四个月的时间,张岊一军集中起来坐上火车,到河北路应该能赶到。有十五万大军在河北,就不怕契丹讹诈了。”

  赵祯点头:“铁路到了西域,不是以前可比。命陕西路经略使王拱辰妥善安排,立即派兵经兴州北上,在河州乘火车去天山南北路。张岊一军,逐次集中,乘火车到河北去。”

  其余大臣听了,都觉得万里调西域兵马过于荒唐,但又提不出反对的理由。现在有铁路,加上集中准备时间,一两个月也就到了。铁路的长途机动性,根本不是以前可比的。

  杜中宵指着桌上的河北地图道:“防契丹来攻,河北路无非几个要地。最前线的,就是雄州、保州和定州三地,纵深则是真定府和瀛州。特别是雄州最当要路,契丹南下一马平川,最是要害。三军到河北路后,臣以为,应该由张岊一军驻雄州和保州,窦舜卿一军驻定州和真定府,而刘几一军,则到东边的瀛州去。瀛州为河间郡,是河北大城,可以在那里建一军校,由刘几兼掌,训先整训河北路的兵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