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368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中官员都看得清楚,赵祯又何尝不清楚?狄青所部的三十万大军,本就是赵祯想让原来的京城禁军接受枪炮,而最后整训出来的。原本打算,如果此战打得好,宋军就是如此了。最后结果,却是证明这样解决不了问题。这样的宋军,对战契丹,还是危险重重。

  想了想,赵祯道:“枢密院和三衙到底如何改,可否详细说一说。”

  杜中宵理了理思绪,捧笏道:“军权可以分为军政和军令,臣以为,枢密院和在外帅臣掌军令,三衙掌军政,大约就是如此了。诸如召兵练兵,版籍考核,一应庶务,都归在三衙之下。枢密院则掌管大军编制,帅臣人选,分驻哪些地方。不作战时军权自然分属三衙,一旦作战,军权则入枢密院及帅臣。”

  赵祯道:“若是如此,现在的三衙可是差得远。”

  杜中宵道:“现在的三衙,只是掌版籍,当然差得远。必须补入大量将领,诸多官吏,还要有钱粮之权才可以。其实何止三衙,现在的枢密院,也差得远。”

  赵祯想了想,道:“若是禁军全部如此整训,将领不知增加多少!太多将领,钱粮如何支撑!”

  杜中宵道:“此事微臣算过。整训之后,军中最重要的就是将领和效用,老卒无关紧要。如果军中老卒,换成征召而来的良家子,一部分军饷换成地方免徭役,再发些钱粮,花费比以前也多不了多少。而且全军整训之后,天下也不必再有那么多禁军,五十万已经足够。总的算下来,钱粮尚可支撑。”

  赵祯仔细思考,权衡再三,一时没有说话。现在天下禁军八十余万,如果裁掉二十万,确实可以少花许多钱。现在前线军中,有大量有军功而无官职的效用,整训之后也差不多。但是军中的将领,就要增加很多。增加这么多将领值不值得,需要仔细权衡。

  想了又想,赵祯道:“党项已灭,朕欲用两三年时间,再把禁军整训一遍。而后北取燕云,以圆祖宗之志。副使觉得,两三年后取燕云,有多大把握?”

  杜中宵道:“若是全军整训成几个大的军集团,有五十万可战之兵,何虑一契丹!”

  赵祯重重点了点头:“好,副使协助朝廷,整训禁军,重整军备,以图契丹。若能成此伟业,副使封王,不为过矣!到那时天下一统,再现汉唐霸业,才有王朝气象!”

  第121章 在此一举

  狄青率大帅回朝的时候,朝中人事大规模变动。

  贾昌朝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杜中宵由枢密副使进枢密使,与田况一起,主管枢密院。程戡出知外州,曾公亮、张昇和富弼为枢密院副使。

  西域地方改为天山南北路,刘沆外任,为天山南北路经略安抚使。韩琦入京,接替刘沆为宰相。同时召宋庠回朝,为参知政事。河曲路转运使包拯回朝接替张昇,为御史中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