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332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杜中宵道:“那工厂是似店铺呢,还是似农户呢?他们生产货物,若是不从铁路走,不进货场,还不能收税了?叶县的澧水,不过是一条不大的河,现在河上船舶如织,不知有多少。”

  郭申锡一时不语,过了一会,才道:“中丞如此说,叶县那里要大变?”

  杜中宵点头:“不错,是要大变。此事我会上奏章,向圣上禀报这些日子的见闻。如何改变,你们各自回去,都想一想。我们集思广议,想个办法出来。”

  听杜中宵这么说,大家心中有数。想来此次杜中宵上的奏章不简单,很可能引起一场朝臣争论。御史台的官员早做准备,在争论中,能够抢得先机。

  与其他衙门相比,衙史台除了日常事务,相对比较松散。各位御史的独立性较高,如何上奏,不必知会御史中丞。而日常事务都是程式化的,中丞吩咐的事情不多。这种以集体形式,集中讨论一件事情以前很少发生。杜中宵此次,是真地想对铁监动大手术了。

  做官十几年,杜中宵对这个时代有了自己的认识,根据现实的情况,是要大变了。外部已经没有了威胁,现在最重要的,是内部改革。

  第29章 奏对

  第三天下午,崇政殿里,杜中宵行礼如仪,在下首坐了下来。

  赐了茶汤,皇帝赵祯道:“你自叶县回来后,上的奏章已经看过,暂时留中,没有发出去。里面提的事情太多,总觉得要当面问过,才好让朝臣们议论才好。”

  杜中宵捧笏:“微臣此次去叶县,深深感觉,因为治理粗疏,很多地方不查没有事情,一旦有大臣去查,便就事端百出。不是官员隐瞒,而是地方官府就那么多人,只能做那么多事。要想让一个地方平稳并不容易,很多事情是不得不那样做而已。”

  赵祯道:“叶县有何特别之处?为何从那里回来,便要大变?”

  杜中宵道:“回陛下,叶县工厂众多,人户麋集,与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县,过万户的天下无几,叶县却有人户数万户。若说钱粮,一县能收上几千贯来,已是不易,叶县却有几十万贯。可以说现在的叶县,比天下大多数的州都富裕,情况当然就不一样。对州来说,过于富裕,还可以把治下的县划出去,叶县却划无可划。如果不对那里做大的变动,以后只怕官府连县城都管不过来,不要说乡下。”

  赵祯点了点头,沉默了一会。这些年,关于叶县的奏章不断,作为皇帝,觉得那里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些。但那里到底是什么情况,又不了解,所以前些日子派了杜中宵过去。没想到十几日后回来,杜中宵上的奏章说了这么多事情,出乎赵祯意料之外。

  杜中宵所提到的对柏亭监的改革,涉及到财政、金融、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牵连极广。一旦真正铺开,哪怕只是在叶县一地,也会引起很大风波。

  沉思良久,赵祯道:“如果真要大变,不只是柏亭监,就连朝堂也要改变,不是小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