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92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普对此深有同感。这个年代,市面上的书还很少,一个人识字,也没有几本书看。不过一个字不认识,连个书契都写不出来,就更加麻烦。

  此时书铺重要,而且是半官方的性质,就跟识字率不高有关系。百姓大多不识字,官府又时时要求文书证据,可不就需要书铺了么。没有官方的认可,得不到百姓的信任,这种生意也是难做。

  杜中宵帅府,陈希亮拿着公文,对杜中宵道:“节帅,开办这么多学校,哪里有教书先生?”

  杜中宵道:“去年军中除役,许多人并没有回乡,在河曲路落脚。那些军中除役的人,大多都可以做教书先生。不过是寻常村学,教人识字书算,都是极简单,并不多么费人力。”

  陈希亮有些犹豫:“军中自己办的识字班,就极是简陋,这里学出来的人可以做先生?”

  杜中宵道:“教些乡野儿童,又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只要措置得当,只要认字,会做书算,就能教得了他们。最关键的,是官府要组织考试,要及时发下粮饷去。”

  陈希亮道:“教这样的内容,考试倒不难于组织。不过一旦考试,就必然有人学的好,有人学的不好。考的好的该如何?考的不好的又该如何?有奖惩,此事才能办好。”

  杜中宵想了想道:“此事我倒没有深思。本来想的,就是给百姓办件好事,让他们自小有个学习的地方。学的好的,将来要做什么,倒是没有细想。要不然这样,就以官府的公吏和羊毛工厂的工人,让考的好的人再学上几年,到这里面做事如何?”

  陈希亮摇了摇头:“如此做,也有许多难处。羊毛工厂自己生产,招人该是他们的事,官府插手就容易生事,让管理者无所适从。衙门的公吏,本来要的是身家清白,在本地有产业,不过这不是大事。只是考的好的人,适不适合可就难说。”

  杜中宵道:“那就让他们自由选择好了。考的好的人,可以进衙门,再建一学校而已。至于有的善辞赋,则可以入州学,将来科举。羊毛工厂可以让他们考试选人,怎么选官府就不管了。”

  第138章 查粮

  出了官衙,杜中宵对富弼道:“前线打仗,最重要的是粮草。赵滋想在铁路修到居延后,就带军入西域,胜州必须储备足够的粮草,铁路一通,及时运到那里。今日帅府组织人力,对下属的各仓库进行检查。我们去看一看,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说,让人去查。”

  富弼道:“此事一直由李复圭掌管,我们去查,是不是该让李复圭带队?”

  杜中宵摇头:“查的就是他管下的事情,怎么能让他带队?他只管安排好看管粮库的人,等着去查的人到就可以。副使,河曲路这里,到现在还没有正式生产,靠的是铁路运来的粮生活。虽然民用粮与军粮分开,但下面做事的人,为了蝇头小利,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查时一定要细心!”

  富弼称是,与杜中宵一起,带了随从,向附近河曲路的粮库而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