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78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任泽又道:“还有一点,那里的人不重田产女子,只爱财货珠玉。只要给钱,他们什么都卖,甚至有的连命都可以卖掉,这可跟中原大不一样。”

  杜中宵道:“沿边之地,战乱频仍,人命都朝不保夕,何况田产女子呢。有这样的风俗,说明那里生存不易。贪财人之常情,但爱财到了这个地步,甚至违背人伦,说明在那些地方,人能活着就很不容易了。朝不保夕之下,什么田产房屋,美人奴仆,随时就一切化为乌有,不如换成现钱。”

  见任泽不以为然,杜中宵又道:“爱财到这个地步的,除了西域,还有青塘的土蕃人,还有岭南的土人,荆湖一带山里的蛮人。一个是生存艰难,一个是多部曲奴仆,人都是主人的财产,男女婚配成家生子女而为家庭,家的意义不大,为主人家生小奴仆对主人更重要。世道如此,才会如此爱财。”

  对金银等浮财的追求到了这种病态,一是社会不稳定,再一个是奴隶制残余。连自己人身的独立性都还认识不清,更何况认识到家庭。什么伦理道德,什么爱情亲情,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都没有白花花的银子讨人喜欢。这种状况不只是西域,大宋的沿边几个地区,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不只是在这个时代存在,后世依然有人群不断地一次又一次演示着。说白了,当汉唐屯垦的汉人离开,西域的百姓,再没有形成稳定社会的机会。各种风俗民情,透露着一种荒诞的感觉,让人觉得不真实。

  不是所有的人群,都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中原汉人那样稳定的社会,自然而然出现伦理道德。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出稳定文明社会的,并没有多少族群。周边族群,大多都是受汉人影响,才走进文明,就是中原王朝的教化。当汉人被赶回中原,有的荒诞,有的野蛮,有的含着泪水消失在了漫天黄沙中。

  第103章 接见使节

  “名马十匹、珊瑚十枝……”

  杜中宵坐在案后,听着礼官报长长的礼单名字,面无表情。

  使节是到胜州,而不是到京城,是因为要进京城,先要河曲路经略使杜中宵允许。此次杜中宵允许之后,两位使节各回高昌和伊州,才能向宋朝派出正式使节。没有这一道程序,周边随便什么小势力就要到京城朝贡,宋朝哪有那个精力处理。

  带来的礼物没什么稀奇,无非是常见的马匹、骆驼、珊瑚、玉带、香药之类,前些日子大商人金三已经运了一批来,存在了免税区里。数量说不上特别多,对一路帅臣,已经算是厚礼。

  念完礼单,两位使臣上前,各自交上带的文书。

  杜中宵打开看了,对两人道:“自庆历年间,未有西域使节入京城。你们在胜州住上些日子,我上书朝廷,再定行止。还有,两位留在胜州,各派人回去,告诉执政者,朝廷旨意未下之前,不得生事。若有生事甚至擅起刀兵者,莫要怪我翻脸无情!河曲路大军入西域,不是难事!”

  两人急忙行礼,一起道不敢。

  杜中宵又道:“在的这些日子,除了看一看胜州的市井人情,与衙门的人一起,对一对你们的话语与文字,到底译成汉文该如何。高昌与伊州相邻,两份国书,同样一句话,写出来却是不同,这样如何得了?一个误会了,就耽误军国大事。”

  陈希亮听命。廉成却道:“节帅,在下不通文墨,国书是别人写就,此事只怕做不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