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36节(2 / 7)
营田厢军的骑兵使用火枪,而且组织严密,岂是蕃落里临时凑起来的骑兵可比的。他们来袭,只是以卵击石而已。不过以前没有遇到,自以为跟普通的军队差不多。
一夜无话,第二日天亮,大地白茫茫一片,积雪及膝。
杜中宵全军拔营,向数十里外的丰州去。走了数里,杜中宵转身,只见高大的青冢立在一片冰封的大黑河旁,仿佛上不远处阴山的倒影。
红日初升,日光洒在青冢上,积雪映出绮丽的光彩。
这位出塞和亲的女子,古人所感叹的,是她出塞的艰辛,还有最终不能身回故国的遗憾。感叹她身赴万里,不负汉家朝廷,汉家朝廷不让她身老回国,终是对她有愧。而后世的人们,则称颂她是民族和睦友好的象征。杜中宵想来,民族友好要靠一个弱女子远赴万里,食不甘味,零落数十年,最后还要接受那些汉人绝不可能接爱的习俗,最后不能身葬故国。这样的友好,对于民族过于廉价,对一个女子,则过于苛刻。真正的友好,应该不是这样能换来的。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这首王安石的诗此时还没写出来,杜中宵当然也不知道,不过却跟他现在的看法暗合。对于这一座青冢,还是多感叹对这一位女子,汉恩凉薄,最终不得重回故土的哀怨,那一曲昭君怨的哀弦。
自宋之后,汉人王朝再没对外和亲,也是想明白了,这样的做法没什么用处。与其害人,不如跟异族明明白白打交道,和亲不如结心。朋友就是朋友,敌人就是敌人,不要去乱拉亲戚,骗人骗己。
第3章 首告有赏
杨文广迎出城外,见礼毕,看军中许多蕃人俘虏,忙问道:“经略,这些人是——”
杜中宵道:“昨夜我们宿于青冢之下,被他们偷袭,捉了些俘虏回来。”
杨文广道:“岂有此事!竟敢袭击经略,这些蕃落要造反么!”
杜中宵道:“现在已反了!知州,此事在你治下境土,一起来问吧。”
杨文广叉手称诺,与杜中宵和十三郎一起进了城。他现在除了军职和兵职,还兼任丰州知州,军政一休。进占匆忙,现在各知州、知军和知县,都是由杜中宵带的军队中的军官兼任。
到了衙门,略作歇息,杜中宵与杨文广一起,审问抓来的俘虏。这些人并没有隐瞒,很快就得到了口供。包括拓跋狗儿在内,这些人都是来自附近各蕃落。成分非常复杂,既有党项人,也有突厥人,还有吐谷浑人,甚至还包括一个鞑靼人蕃落。
↑返回顶部↑
一夜无话,第二日天亮,大地白茫茫一片,积雪及膝。
杜中宵全军拔营,向数十里外的丰州去。走了数里,杜中宵转身,只见高大的青冢立在一片冰封的大黑河旁,仿佛上不远处阴山的倒影。
红日初升,日光洒在青冢上,积雪映出绮丽的光彩。
这位出塞和亲的女子,古人所感叹的,是她出塞的艰辛,还有最终不能身回故国的遗憾。感叹她身赴万里,不负汉家朝廷,汉家朝廷不让她身老回国,终是对她有愧。而后世的人们,则称颂她是民族和睦友好的象征。杜中宵想来,民族友好要靠一个弱女子远赴万里,食不甘味,零落数十年,最后还要接受那些汉人绝不可能接爱的习俗,最后不能身葬故国。这样的友好,对于民族过于廉价,对一个女子,则过于苛刻。真正的友好,应该不是这样能换来的。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这首王安石的诗此时还没写出来,杜中宵当然也不知道,不过却跟他现在的看法暗合。对于这一座青冢,还是多感叹对这一位女子,汉恩凉薄,最终不得重回故土的哀怨,那一曲昭君怨的哀弦。
自宋之后,汉人王朝再没对外和亲,也是想明白了,这样的做法没什么用处。与其害人,不如跟异族明明白白打交道,和亲不如结心。朋友就是朋友,敌人就是敌人,不要去乱拉亲戚,骗人骗己。
第3章 首告有赏
杨文广迎出城外,见礼毕,看军中许多蕃人俘虏,忙问道:“经略,这些人是——”
杜中宵道:“昨夜我们宿于青冢之下,被他们偷袭,捉了些俘虏回来。”
杨文广道:“岂有此事!竟敢袭击经略,这些蕃落要造反么!”
杜中宵道:“现在已反了!知州,此事在你治下境土,一起来问吧。”
杨文广叉手称诺,与杜中宵和十三郎一起进了城。他现在除了军职和兵职,还兼任丰州知州,军政一休。进占匆忙,现在各知州、知军和知县,都是由杜中宵带的军队中的军官兼任。
到了衙门,略作歇息,杜中宵与杨文广一起,审问抓来的俘虏。这些人并没有隐瞒,很快就得到了口供。包括拓跋狗儿在内,这些人都是来自附近各蕃落。成分非常复杂,既有党项人,也有突厥人,还有吐谷浑人,甚至还包括一个鞑靼人蕃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