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32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杜中宵道:“河曲数州!真如我们所愿,那就一切不管,全军出击,夺河曲之地!夺了河曲,大军抵阴山之下,不管是契丹还是党项,就成了我们案板上的鱼肉了!”

  河曲是后世说的河套的一部分,范围稍有不同,主要是黄河大拐弯形成的“几”字形范围。这一带数州之地,嵌入契丹和党项之间。占了这里,就隔绝了契丹和党项,两国不再接壤。对党项,沿黄河可以绕击贺兰山,直逼京城兴元府。对契丹,向南威胁西京大同府,向北接壤鞑靼诸部。

  三面受敌,本来是个险地。但现在铁路修到了保德军,向北延伸到东胜州并不难,有了强大国力的支撑,就成了可以三面出击的地方。有了军力和国力,险地不险,反而成了反制各方的要地。

  说到这里,杜中宵想起在幽州的耶律洪基,心中一笑。这位在小说中可是很出名,一副英明神武的样子。不知道他这次能不能化险为夷,遇上一位来自中原出身后族的大侠。不过以皇族和后族的矛盾,真遇上了,也不会脑子坏了封他为北院大王。

  第269章 毙敌城外

  “无敌霹雳车?”看着城外的契丹兵士用大木搭起一个巨大的架子,最后装了一门炮进去,竟然还能向前推动,杜中宵不由喃喃自语。

  刘几听了,急忙上前观看,道:“待制说的不错,这不就是郭知监一直要做的无敌霹雳车?大军临行的时候,经过叶县,郭知监还特意上车,跟我说起来着。那车好是真好,用来攻城,简直无往不破。可就是难以运输,行起来动为动就坏,实在难用。不想契丹人也这样想,用巨木蒙皮,保护火炮。”

  杜中宵从来不否认郭谘制的无敌霹雳车的好处,但实在前线用不了,不然他怎么也会带几台来。不说用起来的麻烦事,现在的车,连铁路都无法运输,非要拆散了,到了地方重新组装不可。不管党项还是契丹,火器都非常少见,哪里用到那种东西?慢慢改善,说不定十几年后会用到呢。

  思路很常见,关键是怎么做到。耶律重元攻唐龙镇,火炮无法轰到城墙,显然耶律宗真听说了,还想出来了对应的办法。就地取材,用几层大木,搭一个巨大的架子,攻城火炮藏在里面,用人力一点一点推到城墙附近。原理跟轒轀、巢车类似,中国战争史几千年,这些器具从从皆知。

  看契丹士卒推着炮车过了小河,杜中宵对刘几道:“命城头炮兵,对着那霹雳车打上几炮看看。”

  刘几应诺,命城头的炮兵装药填弹,对着契丹炮兵发炮。发了五六炮,才打到炮车,竟然没有把炮车打烂,只是崩出了碎木屑,让杜中宵惊奇不已。契丹人显然费了心思,大木的捆绑手法很特别,而且不是只有一层,一般的火炮根本打不坏。

  挥手让炮手停下,杜中宵心惊不已。火炮才出现几年,实战更少,就能想出这个办法来,显然不能跟历史经验简单比较。国力强盛的东方大国,加上悠久的战争经验,不会历史那样曲折,发展速度或许会非常快。欧洲战争虽多,但很长时间都是小国间的战争,武器发展速度并不快。等到他们国力上来,很快进入工业化,战争的面目一变再变,一二十年就完全成了另一个模样。稍微适应慢一点,就跟不上发展的潮流。如果跟契丹长期对峙,契丹技术突破,可能很快就进入炮战时代,无敌霹雳车真要上战场了。

  一门用巨木保护起来的炮车,要数百人推动,防护刚好能抗住普通火炮的攻击。当然,这个样子无法对唐龙镇形成威胁。轰开城墙不易,还要面对城头炮火攻击,更不要说不远处还有重炮。不过,这个方法是一个发展方向。兵力占优,真改成铁板包裹,后面用人力推,城上也没有办法。

  看契丹士卒依然在城外伐木制车,刘几对杜中宵道:“提举,要不要集中炮火,把契丹人的这些霹雳车打掉?他们离得近了,发炮对城墙总有威害。”

  杜中宵摆了摆手道:“不必。命令城头准备,等契丹士卒再向前推车时,对着动的车开炮。车停下来,可以用楔块,或者直接卸掉轮子,令车不动。他们动时,正是上坡,被击中后面的人挡不住车下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