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32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几点头:“不错,营田厢军演练一向如此。临战时,指挥使以上,都不许亲监战阵。不然被敌军盯住,一轮炮火下来,哪里还有生路?”

  石全彬连连摇头:“军主,你们是如此,契丹人哪里知道?他们的炮我们缴获了在这里,你们去看了没有?太过笨重,又无准头,又不能及远,哪里知道我们用的炮什么样子?契丹人的习惯,临战时国主也恨不得亲自上阵拼杀,耶律宗真怎么会不上前来?依我看,此次布置大胆一些,就照着契丹国主到阵前的想法,集结重炮。此事真做成了,那可——”

  说到这里,石全彬兴奋得直搓手。打败耶律重元,对宋朝已是了不得的军功,这几日朝廷中已经吵翻了天,很多官员都不相信。前方战报言之凿凿,不少人还是认为胜得不会像前方说的那么轻易。如果真阵前灭了契丹皇帝,那该是怎样的军功?澶州城下射伤萧凛,就保了四十年和平,那不过是大将而已。

  内侍出来带军,贪生怕死的有,胡作非为的有,但他们对军功的渴望,还有高于其他官员。有一大军功在身,建节不在话下,那向乎是内侍们的终极梦想了。

  按常理来说,两军作战不应该这样布置。作战部署不能基于侥幸心理,这是基本原则,不然一旦落空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不过石全彬说的也有道理,契丹人对这营田厢军并不熟悉,火枪发了一次威,打跑了耶律重元,说不定他们就以为那是这支宋军最强的武器了。

  可实际上,营田厢军的作战,一切都是以炮兵为核心的,上次恰恰炮兵没到。

  与刘几商量许久,杜中宵沉声道:“好,石团练说的不错,既然打了,就瞄着契丹国主!二十八门重炮而已,少了也不会影响太多!打不到契丹国主,最少也要他们几个前方的将帅!算起来,这样打法我怎么都不会吃亏!上次放走耶律重元,是本朝没有准备,不想大打。既然契丹大举南下,这样的顾虑就可以去了。拖住契丹十万以上大军,本朝没有准备也有来得及做准备了。若是阵前击毙契丹国主——”

  刘几道:“待制的意思——”

  杜中宵一摆手:“先不说那些!飞马并州,报韩相公,契丹国主统大军南来,我军应战!”

  杜中宵是河东路经略副使,实际上的一路主帅。整个河东路有好几个军事路,由经略使韩琦统一指挥。这种重大军情,要第一时间报到他那里。

  想了一会,杜中宵觉得石全彬说的有道理。自己数年整训营田厢军,很多时候形成了思维惯性,作战计划过于稳重了。亲临战场数百步外,是契丹皇帝常做的事情,这个年代没有威胁。自己的重炮能够覆盖近千步,契丹人怎么会知道?连宋朝官员大多数也不知道。

  第268章 备战

  唐龙镇位于火山军北上谷地中一处开阔的地方,底部一条小河流过。小河雨季涨水变宽,到了枯水季断断续续。此时河中的水不多,窄而且浅,水几乎全成了冰,不影响军队行动。军城建在东边高处,背靠群山,面对谷地和小河,地势极为有利。攻城只能从谷地仰攻,极为艰难。

  姚守信选择的重炮阵地,在离城不远的一处高地上,可以俯瞰整个谷地。数百匹马,把沉重的炮车拖上高地,各自布置好,选择合适的地方备好开花弹。

  炮兵虽好,花销却如流水一般,小国根本就用不起。这二十八门重炮,相当于几个骑兵营,不管是成本还是战时开销,都跟数千骑兵相差不多。装备是从铁监来,平时演练不觉得,到了战场,一算花的钱让人心惊肉跳。炮弹全部是用铁路运到保德军,再用大车运到这里,数量不多,打一仗还是绰绰有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