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23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铁路和火车虽然是杜中宵带给这个时代的,但这些细节,他还真不知道。人有聪明才智,遇到困难总能想出办法来,不一定非要杜中宵参与。可惜的是杜中宵知识有限,一直做不出高亮度的灯来,火车的信号灯,油灯就远远不够了,保障运行麻烦无比。

  开封府到洛阳的两京之间,最早铺设了铁路复线便就如此。不设复线,路上的车太多,一个不好就会两车相撞。有了复线,只要解决好追尾即可。

  不一会,茶博士上了茶,又帮着买了包子馄饨,杜中宵和石全彬两与一众随从用了,才觉得身上暖和了许多。看看茶棚里,竟然有不少客人。有的是下车不久,还有的是来这里等车,有些闲钱的,就在茶棚里面用茶。其中不少官员,有离京的,有进京的。杜中宵一个不认识,便安心等着开城门。

  第245章 越次入对

  过了垂拱门,石全彬神情明显轻松,对杜中宵道:“此次事情紧急,我们一进京,就越次入对,这可不是常见的事。多少地方官员入京,要等上十天半月才能面圣。”

  杜中宵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皇帝接见官员是一种程序,除非特殊理由,不会省略。在仪式上,这表明了官员是皇帝所派,天下是天子所有。这道程序同样有实际意义,官员可以跟皇帝直接交谈,避免权臣隔绝中外。

  一路到了天章阁,石全彬低声对杜中宵道:“提举,此处所在没有来过吧?”

  杜中宵道:“我自登第,都在外地为官,自然没有来过这里。”

  “这里供奉真宗皇帝御集御书,大臣若非观太祖太宗御容,官家在此召见必有大事。庆历间官家问策于范相公、富相公,便就是在这里。”一边说着,石全彬面上与有荣焉。

  杜中宵当然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也知道这里的重要性。一些重要职务的任职资格,是大两省或待制以上。大两省指谏议大夫和给事中,再进一步就是侍郎、尚书,最顶层的官。待制指的就是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待制,官员贴职,与学士一起称为侍从官。一个名字,就具有如此的重要性,这个地方本身就更不要说了。在这里接见官员,是一种礼遇。

  随着小黄门入了天章阁,皇帝赵祯正在案后观书,杜中宵和石全彬行礼如仪。

  赐了座,又命小黄门上了茶来,赵祯道:“提举自随州来,营田时曾在信阳军开山种茶,制了这种炒制的散茶。此茶简便,又别有一番风味,甚是不错。这是今年的贡茶,提举且用。”

  杜中宵起身谢过,喝了一口,只觉一股淡淡回甘,唇齿留香,知道是上好的绿茶。这是自己营田务产的东西,杜中宵当然熟悉无比。

  用了茶,赵祯道:“此次让你们两人入京,只因火山军下的唐龙镇被契丹围困,救与不救,朝中官员议论不一。提举曾知火山军,唐龙镇是你一手建起来的,现在又掌军,朕想问问你怎么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