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07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杜中宵连连点头,果然是刻字的世家,对这些道理一点就通。

  印出来的书籍不是书法作品,不是让读者欣赏字好字坏的,仅仅是传递信息。所以与手写的字体要求是不同的,最好字形统一,不管什么字,看起来都差不多,但读起来却非常容易分辨。读书的时候,能够专注于内容,不受字体的影响。这就是印刷体,后世所称的宋体字和仿宋字。字体以宋为名,就是因为发端于宋朝印书的字体,后世一点一点完善起来的。

  以前的木制雕版书,字体较大,一般是仿名家楷书。名家字体,用来书写的时候,自然会让人赏心悦目。但用到印刷上,其实有些不合适。字大的时候还无谓,字越小越密,就会显得不和谐。

  印刷字体的宋体字,此时刚刚有苗头,远还没有完善。铜制的活字不适合太大,现在所有的字体都不合适,必须根据实践研究出一种新的字体。现在活字印刷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了,就卡在这里。至于后世传说宋体字创制于秦桧,完全就是附会的无稽之谈,宰相大臣写这种字不被人笑死。

  毕昇初创活字,曾经对字体做了一些改变,毕文忠自然知道。心中明白杜中宵为什么会让自己到这里来,这里的刻字工人,虽然也是熟手,对活字的理解却不深。毕昇的家乡蕲州,因为历史原因,是盛产刻字工人的地方。手艺世代相传,练得好的,可以沿水路到下游的宣州、杭州一带凭手艺谋生。毕昇的青壮年,也是在杭州一带刻字,晚年才回到家乡。印刷字体的原理,他们家的人比别人理解得更深一些。

  叫过主管来吩咐过了,让毕文忠以后在此处做事,钱粮从优,在外面安排住处。如果愿意,他也可以把家人接来。反正家里人都是以刻字为生,在这里不愁生计。

  让毕文忠留在那里,杜中宵和苏舜到了一个角落里的工作台。

  这里有三个工人,见到杜中家两人过来,急忙拱手行礼。

  到了工作台旁边,杜中宵问这里管事的杨主管道:“新制的版,刻得怎么样了?”

  杨主管拱手:“回官人,已经大致齐备。再精修两日,后天就可以试印了。”

  杜中宵道:“这是以后收储铜钱的储蓄所用的印纸,必须能防人伪造,丝毫马虎不得。你们要慎之又慎,不可出任何差错。制出版来,试印过后,版由苏营勾掌管。这版什么样子,不可向外人透漏!”

  三人一起拱手称是。

  杜中宵和苏舜钦一起上前,看台上已经粗俱规模的印版。这是一块铜版,跟制钢版那边一样,是用特制的刻刀刻出来的。不过这里的刻刀分门别类,粗细多种,比那边复杂得多了。版上是一副风景图,画的是襄阳和樊城之间的一段汉水风景。因为是反的,并不能看得太清楚。

  看了一会,杜中宵对身边的苏舜钦道:“可惜日子还是短了些,画工技艺不精,这画虽然简单,看着还是略有些别扭。什么时候有好的画工,这些刻版的人技艺也纯熟了,可以再制新版。”

  苏舜钦道:“只有几个月时间,已经尽够好了。这画的技艺与平常不同,只是防伪用,而且用的时候是多种色彩,足以防住民间伪造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