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01节(3 / 7)
把中国历史简单地套进欧洲模板,就丢失了一个重要矛盾,即大一统和封建的矛盾。中国的传统是大一统,宋朝是顶峰,明朝大封宗室有回潮,清朝的八旗制度更退回一步。
如果从大一统和封建的矛盾,很多事情就换了一个面目。后世工业发展,出现了全球化的思潮,其实就是按照欧洲历史,把范围扩大到全球,一些贵族进行资本的封建。为什么很多资本家,争着要做中国的摩根,中国的洛克菲勒?模仿的不是他们的成功,而是他们的封建特性。
有扫荡了封建残余的大一统的中国在,全球化就根本不可能。纳入大一统下的中国资本,会砸碎其他地方形成的资本封建,两者是不相容的。除非中国的资本也能实现封建化,否则,全球化必然会倒退回去,各占地盘。那时可以贸易的全球化,出现不了资本的全球化。
贸易战的根本,是大一统的传统和封建传统不相容。大一统可以允许天下之外有封建,历史上中国周边许多都是封建统浓厚的地方,比如日本。但是封建传统,却必须与大一统传统隔离。把中国的漫长历史统称为封建社会,让人们把封建的本意忘记了。
第181章 封建与削藩
见王安石将信将疑,杜中宵道:“你去问的那个贺大,前些日子出了件事情。他以前做庄客的那家员外,先从商场接了养鸭卖蛋的活计,并替商场收附近小生意人收来的杂物。那一家的小员外,因为对贺大当年离开他们家,带着庄客离去耿耿于怀。欺压贺大,并要夺了贺大的生意。”
说到这里,杜中宵不由苦笑:“事情凑巧,此事恰巧被拙荆知晓。她不愤贺大被大户欺压,过问此事。这才夺了那一家大户做这门生意的资格,广立村社。”
王安石拱手:“阿嫂古道热肠,是个看不得穷人受苦的人。”
杜中宵叹了口气:“这不算什么。在立村社之前,我让本县知县,查了自营田务起来,在本县做各种生意的员外。凡是薄有资产,入中上等户的,本是以前的大户。虽然营田务给了附近百姓无数机会,却无一家下等户借此翻身,成为上等户的。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以前想的或许差了。”
“虽然数十年间,必有穷人变成富人,富人变成穷人,但数量并不多。本朝百姓与前朝不同,骤穷骤富,常感叹世事无常。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朝廷税赋压在中上等户身上,一旦不能赚钱,抽税很快就能把一家大户抽垮。但工商业起来,很快就会出现躲避如此抽税的办法,比不得从前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开封府到襄州为例。商业发展起来,两地之间的铁路至关重要。如果有几家大户把持住了铁路,只要从铁路上运的人与货抽税,就可大富。而且把持住了这个关键,没有官府参与的话,他们只要在两地做些生意,就能把持两地商业。这样的生意稳赚不赔,可以传子传孙,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封建主。如果官府不出手整顿天下,数十年间,类似这样的可以传子传孙,又能够直接影响财富流向的行业,就会被大大小小的势力人家把持。常言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地方权力本就封建,再加上世代相传的财富,权钱合起来,便就把天下的工商业赚钱的地方分掉了,剩下的只是汤汤水水。”
其中的过程当然更加复杂,但大致原理如此。自由贸易的时候,先发展起来的资本,会向交通和贸易聚集,逐渐形成集团,垄断流通行业。流通行业的资本与工业资本相结合,整合资源,形成整合数个行业的垄断资本。强势的垄断资本,会挤占整个工商业的利润,除低风险,形成世代相传的大资本,从而出现资本时代世代相传的新贵族。进入金融时代,则就变成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几个大家族掌控经济命脉。如欧洲封建时代,在经济领域各贵族各划地盘,形成一个一个势力。
杜中宵让娄知县查了一下,发现营田务忙了一年多,县里的中上等户竟然还是原来的人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小地方规模不大,一家大户占住一个行业,基本就形成垄断,别家没有竞争机会。平常百姓是无法竞争的,偶有特别勤劳能干如贺大的,早晚会被大户把他的赚钱机会夺去。
这就是广立村社的原因,不这样做,平常百姓连工商业发展的汤汤水都喝不到。
只要经济发展,这种积聚效应不可避免。既然是资本时代,社会财富分配就是由资本来决定的,资本会向一些关健的节点聚集。从交通、港口、商铺,到金融时代的金融领域,把持住最关键的地方。就跟贵族的封地,占住天下最富庶的土地,只要还是农业经济,他们的地位就不可动摇。经济发展越快则大资本聚集也越快,完成各占一方,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也就到他们的手里去了。
↑返回顶部↑
如果从大一统和封建的矛盾,很多事情就换了一个面目。后世工业发展,出现了全球化的思潮,其实就是按照欧洲历史,把范围扩大到全球,一些贵族进行资本的封建。为什么很多资本家,争着要做中国的摩根,中国的洛克菲勒?模仿的不是他们的成功,而是他们的封建特性。
有扫荡了封建残余的大一统的中国在,全球化就根本不可能。纳入大一统下的中国资本,会砸碎其他地方形成的资本封建,两者是不相容的。除非中国的资本也能实现封建化,否则,全球化必然会倒退回去,各占地盘。那时可以贸易的全球化,出现不了资本的全球化。
贸易战的根本,是大一统的传统和封建传统不相容。大一统可以允许天下之外有封建,历史上中国周边许多都是封建统浓厚的地方,比如日本。但是封建传统,却必须与大一统传统隔离。把中国的漫长历史统称为封建社会,让人们把封建的本意忘记了。
第181章 封建与削藩
见王安石将信将疑,杜中宵道:“你去问的那个贺大,前些日子出了件事情。他以前做庄客的那家员外,先从商场接了养鸭卖蛋的活计,并替商场收附近小生意人收来的杂物。那一家的小员外,因为对贺大当年离开他们家,带着庄客离去耿耿于怀。欺压贺大,并要夺了贺大的生意。”
说到这里,杜中宵不由苦笑:“事情凑巧,此事恰巧被拙荆知晓。她不愤贺大被大户欺压,过问此事。这才夺了那一家大户做这门生意的资格,广立村社。”
王安石拱手:“阿嫂古道热肠,是个看不得穷人受苦的人。”
杜中宵叹了口气:“这不算什么。在立村社之前,我让本县知县,查了自营田务起来,在本县做各种生意的员外。凡是薄有资产,入中上等户的,本是以前的大户。虽然营田务给了附近百姓无数机会,却无一家下等户借此翻身,成为上等户的。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以前想的或许差了。”
“虽然数十年间,必有穷人变成富人,富人变成穷人,但数量并不多。本朝百姓与前朝不同,骤穷骤富,常感叹世事无常。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朝廷税赋压在中上等户身上,一旦不能赚钱,抽税很快就能把一家大户抽垮。但工商业起来,很快就会出现躲避如此抽税的办法,比不得从前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开封府到襄州为例。商业发展起来,两地之间的铁路至关重要。如果有几家大户把持住了铁路,只要从铁路上运的人与货抽税,就可大富。而且把持住了这个关键,没有官府参与的话,他们只要在两地做些生意,就能把持两地商业。这样的生意稳赚不赔,可以传子传孙,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封建主。如果官府不出手整顿天下,数十年间,类似这样的可以传子传孙,又能够直接影响财富流向的行业,就会被大大小小的势力人家把持。常言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地方权力本就封建,再加上世代相传的财富,权钱合起来,便就把天下的工商业赚钱的地方分掉了,剩下的只是汤汤水水。”
其中的过程当然更加复杂,但大致原理如此。自由贸易的时候,先发展起来的资本,会向交通和贸易聚集,逐渐形成集团,垄断流通行业。流通行业的资本与工业资本相结合,整合资源,形成整合数个行业的垄断资本。强势的垄断资本,会挤占整个工商业的利润,除低风险,形成世代相传的大资本,从而出现资本时代世代相传的新贵族。进入金融时代,则就变成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几个大家族掌控经济命脉。如欧洲封建时代,在经济领域各贵族各划地盘,形成一个一个势力。
杜中宵让娄知县查了一下,发现营田务忙了一年多,县里的中上等户竟然还是原来的人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小地方规模不大,一家大户占住一个行业,基本就形成垄断,别家没有竞争机会。平常百姓是无法竞争的,偶有特别勤劳能干如贺大的,早晚会被大户把他的赚钱机会夺去。
这就是广立村社的原因,不这样做,平常百姓连工商业发展的汤汤水都喝不到。
只要经济发展,这种积聚效应不可避免。既然是资本时代,社会财富分配就是由资本来决定的,资本会向一些关健的节点聚集。从交通、港口、商铺,到金融时代的金融领域,把持住最关键的地方。就跟贵族的封地,占住天下最富庶的土地,只要还是农业经济,他们的地位就不可动摇。经济发展越快则大资本聚集也越快,完成各占一方,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也就到他们的手里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