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183节(5 / 7)
随着天气转暖,最近铁监周围的肉菜价格大幅降低,便是有人从唐州一带贩运而来。虽然只隔着二百余里,中间有一座方城山,唐州地气比这里暖了许多,蔬菜种植更加方便。
坐火车贩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收税。只要买一张车票,路上的各种钱全省了,哪怕是贩运大宗货物,成本也低得多。不过现在车辆太少,货车只有官营,不对民间开放,影响不是特别大。
看着试机器的人群,杜中宵想,等到这条到襄州的铁路发挥出作用来,天下看到好处,只怕很多地方都会争着建。宋朝喜欢重臣外放为知州,到时候肯定热闹得很。
看了一会,欧阳修道:“运判,让他们在那里试好了,我们到城里去逛一逛。”
随着地方的发展,这里多了新地名。铁监对面的澧河北岸,店铺林立,被称为城里。铁监人员居住的南岸,则被称为铁监。向东还有矿区,北边则被称为煤山,都是约定俗成。
刚进入市集,就见迎面走来一个人。头发花白,松松挽了个髻,花白胡子,穿了个直裰。手中提了一个酒葫芦,半眯着眼,一摇三晃,手中哼着小曲。
偶一睁眼,恰看到杜中宵和欧阳修走来,猛地一惊,急忙上前行礼。
杜中宵却不认识,问道:看你有些面善,只是想不起来是谁。“
那老者道:“小民童九成,这个,这个,在铁监里做个教席。初来的时候,因为我年老,还愿意去学识字书算,官人夸奖来着。”
“哦——”杜中宵点了点头,这才想起是谁。童九成是童安路的一个族叔,偶然知道他在铁监里甚是得意,便跋涉千里寻了过来。这么大的年纪,铁监是不收的。这个童九成便自费去学识字书算,因为以前上过私塾,很快就学了出来。铁监营区教书的人,专门有一个学校,有些像后世的师范,他又跑到那里去学了几个月,样样合格。杜中宵听说了此事,为了鼓励上进,曾经奖赏过他。
想起往事,杜中宵看看童九成,哪里像个教师,就是个为老不尊的老农吗。
欧阳修听说此人是个教书的,不由上下打量,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忍了好久,不悦地道:“若你是哪家员外给人开蒙的西席,随你喜欢,无人管你举止。可你拿着铁监的钱粮,为人师表,怎么可以这个样子?如此胡来,岂不教坏了子弟!”
童九成连连告罪,甚是尴尬。
杜中宵却不以为意,一笑而过,对童九成道:“你教学生的时候,可不敢如此胡来,一都要合按规矩。出了学校,随你自己愿意,不要过分就是了。”
童九成连连称是,急忙告辞,拿着酒葫芦急匆匆地走了。
↑返回顶部↑
坐火车贩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收税。只要买一张车票,路上的各种钱全省了,哪怕是贩运大宗货物,成本也低得多。不过现在车辆太少,货车只有官营,不对民间开放,影响不是特别大。
看着试机器的人群,杜中宵想,等到这条到襄州的铁路发挥出作用来,天下看到好处,只怕很多地方都会争着建。宋朝喜欢重臣外放为知州,到时候肯定热闹得很。
看了一会,欧阳修道:“运判,让他们在那里试好了,我们到城里去逛一逛。”
随着地方的发展,这里多了新地名。铁监对面的澧河北岸,店铺林立,被称为城里。铁监人员居住的南岸,则被称为铁监。向东还有矿区,北边则被称为煤山,都是约定俗成。
刚进入市集,就见迎面走来一个人。头发花白,松松挽了个髻,花白胡子,穿了个直裰。手中提了一个酒葫芦,半眯着眼,一摇三晃,手中哼着小曲。
偶一睁眼,恰看到杜中宵和欧阳修走来,猛地一惊,急忙上前行礼。
杜中宵却不认识,问道:看你有些面善,只是想不起来是谁。“
那老者道:“小民童九成,这个,这个,在铁监里做个教席。初来的时候,因为我年老,还愿意去学识字书算,官人夸奖来着。”
“哦——”杜中宵点了点头,这才想起是谁。童九成是童安路的一个族叔,偶然知道他在铁监里甚是得意,便跋涉千里寻了过来。这么大的年纪,铁监是不收的。这个童九成便自费去学识字书算,因为以前上过私塾,很快就学了出来。铁监营区教书的人,专门有一个学校,有些像后世的师范,他又跑到那里去学了几个月,样样合格。杜中宵听说了此事,为了鼓励上进,曾经奖赏过他。
想起往事,杜中宵看看童九成,哪里像个教师,就是个为老不尊的老农吗。
欧阳修听说此人是个教书的,不由上下打量,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忍了好久,不悦地道:“若你是哪家员外给人开蒙的西席,随你喜欢,无人管你举止。可你拿着铁监的钱粮,为人师表,怎么可以这个样子?如此胡来,岂不教坏了子弟!”
童九成连连告罪,甚是尴尬。
杜中宵却不以为意,一笑而过,对童九成道:“你教学生的时候,可不敢如此胡来,一都要合按规矩。出了学校,随你自己愿意,不要过分就是了。”
童九成连连称是,急忙告辞,拿着酒葫芦急匆匆地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