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173节(1 / 7)
到了跟前,孙三郎问道:“六叔,今天吃些什么?有没有肉?”
孙三郎这几个月一直随着吴六叔做活,两人熟得不能再熟。听了这话,吴六叔骂道:“现在外面肉那么贵,怎么吃得起!别说你们,铁监里的人,月月有钱粮,一年也不知吃几次肉!”
孙三郎叹了口气:“即岂不是说,我们此次来做活,什么好处都没有?”
吴六叔道:“怎么没有好处!这是今天做完了活我要说的,先说给你们听也无妨。铁监衙门已有榜文,以后凡是治下之民,男丁一年徭役三十个工。如果少了,出钱补上,做得多了,计工发钱。来这里修路的,凡是铁治下的,都计入下年徭役里面。这不就是发钱么!”
孙三郎听了,想想也是。以前朝廷兴工征夫,并没有确切的徭役数目,但不管怎样,三十天总是少不了的。哪怕没有工程,平时也要被耆长点差,作为壮丁维持地方治安。三十个工,不知道包不包括做壮丁。如果包括,那可就赚得大了。
农民一年总有数月的农闲时间,一年三十个工的徭役并不多。没有征夫的权力,地方官在地方上就没法做了。此时三司掌控财权,根本就不给地方留钱,州县治理地方最大的倚仗,就是征夫。其实在新中国的九十年代,农民的义务工远不止此数,少则一年六十,多的过百也有。
铁监是以工业为主,不比一般州县,定下的征夫定额较少,算是工业反哺农业。
想想还是没钱,孙三郎叹了口气:“虽然顶了下年的役,没有现钱到手,总是让人不畅快!”
吴六叔道:“除此之外,等到路修完了,还会给每人发一套农具。我已经看过了,是锨一张,锄一张,镢头一把,镰刀一把。都是好物,不比你们现在手的差了。”
听了这话,阮五从地上猛地蹦了起来:“六叔,此话当真?”
吴六叔看着阮五,皱眉道:“我带着你们做活,何曾过假话!”
阮五一拍手:“太好了!我原先想着,如果来修了这次路,能有钱回家换套农具,就是极好!万万没想到,铁监会发给我们!他们卖的农具我看过了,轻便好用,比以前我们用的不知强了多少!”
吴六叔笑道:“那是自然。这次用了新制的农具,我们修路比上次快了一倍不止。若不是如此,哪里还容你们一天歇息几次。用心做活吧,衙门总不会亏待了你们。”
说完,继续向前走去,招呼手下的民夫准备吃饭。
叶县划归铁监,治下的百姓虽然没有铁监里做工的人那么好待遇,还是有不少好处。铁监是靠着冶铁赚钱,不必刻剥百姓,负担明显减轻。除了钱粮不减,各种苛捐杂税已经免得差不多。
↑返回顶部↑
孙三郎这几个月一直随着吴六叔做活,两人熟得不能再熟。听了这话,吴六叔骂道:“现在外面肉那么贵,怎么吃得起!别说你们,铁监里的人,月月有钱粮,一年也不知吃几次肉!”
孙三郎叹了口气:“即岂不是说,我们此次来做活,什么好处都没有?”
吴六叔道:“怎么没有好处!这是今天做完了活我要说的,先说给你们听也无妨。铁监衙门已有榜文,以后凡是治下之民,男丁一年徭役三十个工。如果少了,出钱补上,做得多了,计工发钱。来这里修路的,凡是铁治下的,都计入下年徭役里面。这不就是发钱么!”
孙三郎听了,想想也是。以前朝廷兴工征夫,并没有确切的徭役数目,但不管怎样,三十天总是少不了的。哪怕没有工程,平时也要被耆长点差,作为壮丁维持地方治安。三十个工,不知道包不包括做壮丁。如果包括,那可就赚得大了。
农民一年总有数月的农闲时间,一年三十个工的徭役并不多。没有征夫的权力,地方官在地方上就没法做了。此时三司掌控财权,根本就不给地方留钱,州县治理地方最大的倚仗,就是征夫。其实在新中国的九十年代,农民的义务工远不止此数,少则一年六十,多的过百也有。
铁监是以工业为主,不比一般州县,定下的征夫定额较少,算是工业反哺农业。
想想还是没钱,孙三郎叹了口气:“虽然顶了下年的役,没有现钱到手,总是让人不畅快!”
吴六叔道:“除此之外,等到路修完了,还会给每人发一套农具。我已经看过了,是锨一张,锄一张,镢头一把,镰刀一把。都是好物,不比你们现在手的差了。”
听了这话,阮五从地上猛地蹦了起来:“六叔,此话当真?”
吴六叔看着阮五,皱眉道:“我带着你们做活,何曾过假话!”
阮五一拍手:“太好了!我原先想着,如果来修了这次路,能有钱回家换套农具,就是极好!万万没想到,铁监会发给我们!他们卖的农具我看过了,轻便好用,比以前我们用的不知强了多少!”
吴六叔笑道:“那是自然。这次用了新制的农具,我们修路比上次快了一倍不止。若不是如此,哪里还容你们一天歇息几次。用心做活吧,衙门总不会亏待了你们。”
说完,继续向前走去,招呼手下的民夫准备吃饭。
叶县划归铁监,治下的百姓虽然没有铁监里做工的人那么好待遇,还是有不少好处。铁监是靠着冶铁赚钱,不必刻剥百姓,负担明显减轻。除了钱粮不减,各种苛捐杂税已经免得差不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