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112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入冬几个月,一些储蓄不丰的游牧蕃部缺衣少食,这个时候周边大小冲突不断,攻伐不已。杜中宵忙于处理周边事务,又过了几天,才正式与高家奴和耶律不花交涉。

  从耶律不花那里得知宋朝有意让唐龙镇成为自由贸易之地,高家奴的心里拿不定主意。这样做对契丹也没有大的害处,这里是边缘地区,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与宋朝的关系,全力对付党项。但这个地方自由贸易,到底是属于宋朝还是契丹,还是跟以前一样半独立,部要有个说法。

  寨厅里,燃了几盆炭火,并不寒冷。杜中宵与王凯和高家奴与耶律不花相对而坐。

  上了茶来,杜中宵道:“使臣入境已经近月,看看年关将近,到现在才谈论正事,着实惶恐。”

  高家奴道:“这一路上收埋将士遗骨,多谢派兵相助。”

  两人寒暄几句,进入正题。

  高家奴道:“唐龙镇的来家,几代都受本朝册封,是本朝臣子。现在南国占住唐龙镇,不知以后要如何?两国交好,不要为这种地境蛮荒之地,伤了和气。”

  杜中宵笑道:“自本朝立国,来家便就是治下臣民,此事人人皆知。来守顺首鼠两端,虽然是本朝治下藩将,又向贵国称臣,他还向党项称臣呢。此等小人,一切都做不得数,揭过不提了。”

  高家奴急道:“岂可不提!来守顺祖上数代,都曾受本朝册封,怎能就不算数了!”

  杜中宵摇头:“现在来守顺在党项,我们莫不是还要拉党项人来谈?使臣,党项是我们两国共同之敌,他们攻破了唐龙镇,人口掳掠一空,是本朝派兵重占那里,事情便就如此。纠结往事种种,我们这里文书清楚,传承有序,多谈无益,还是说一说未来如何吧。”

  高家奴沉默了一会,勉强点了点头。来家确实是受两国册封,几方称臣,但正式文书,查起来还是宋朝更占优势。高家奴对此心知肚明,确实没有纠缠的必要。

  杜中宵道:“唐龙镇夹在三国之间,现在我朝大军进驻,也无意独占。我已禀报朝廷,还是立来家的人为主,我朝派些兵马保其平安。那处地方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最方便贸易。我们的意思,是各方都可以去那里自由贸易,方便三国百姓。”

  高家奴早就等着这句话,急忙问道:“那里自由贸易,税如何收?”

  杜中宵微微一笑,果然高家奴最在意的是收税。各国设置榷场的目的,就是收税,不管是宋朝还是契丹都是如此,这是最重要的利益。杜中宵的目的却不是如此,贸易的目的是为了活跃经济,促进各种产业的发展。一处大的贸易中心,带来的附加收益,可比收税重要多了。

  以前的榷场都是封闭式的,还有一些甚至设置在荒山野岭,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唐龙镇这处地方,杜中宵是要与火山军互为表里,以发展产业为主,收税还在其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