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33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韩月娘梳洗罢了,坐在窗前,见杜中宵进来,出了口气:“奔波多日,可算是到了地方!我长了近二十岁,还是第一次走这种远路。经了这一次,再也不随你奔波了!”

  杜中宵笑道:“做官的就是游宦,哪里有长居一地的事情?我得了这个缺,全托子华兄之福,若是到边远州军为官,奔波数千里,那才叫苦。”

  韩月娘吐了吐舌头:“我们这才几百里,我就觉得吃不消,数千里如何走得?你若是去那种地方为官,我可不随你去了。听说极远的如岭南,还有瘴气杀人,哪个敢去!”

  杜中宵走上前去,扶住韩月娘的肩头,低声道:“做官本就是这个样子,哪有挑三拣四的道理。我们现在年轻,怎么就敢说吃不了苦。你不知道有些官员,胡子一大把了,还要四处奔波。好了,左右我们已经安顿下来,你好好歇息一番。也不知道州城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这几日带你四处转一转。”

  这本就是夫妻闲话,韩月娘随口一说。其实她本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哪里有吃不了的苦。而且从许州到这里一路坦途,不过这几日杜中宵不知怎么有些紧张,让她格外觉得累罢了。

  让杜中宵在身边坐下,韩月娘道:“我们既已安顿下来,这家收拾起来还要费番工夫。此番来只带了我一个贴身女使,家里没人使唤怎么能行?这两日还要雇两三个僮仆,买些居家物是,有得忙呢。”

  一边说着,韩月娘从身边取出一张单子来,递给杜中宵看。口中道:“爹爹妈妈知道我们不会居家过日子,临行前特意给我写了一张单子,照着上面操办。左右这几日你不用到衙门料理公务,便与我一起照着单子把事情办了。唉,我们这里总要有个家的样子。”

  两人都是少年,以前家务有长辈操持,对于家庭的日常生活有些手足无措。韩月娘只有十几岁的年纪,以前家里也没想到嫁给个进士,一下跑出几百里来,没有教过他这些。现在面对新的生活,韩月娘既有些惶恐,又有些期待。

  第4章 随从与属下

  第二日一早,杜中宵早早换上公服,准备去州衙画押。韩月娘一直送到门口,小声道:“既然知州相公不让你这些日子处置公事,去画过押后,早早回来。我们初来,好多事情要做。”

  杜中宵笑了笑:“我自然理会。只是为人属下,又是新来,这些事情不好怠慢。”

  说完,带了柴信和两个排军,也不骑马,向不远处的州衙行去。

  进了州衙,径直去长官厅。到了地方,知州韩亿和通判刘几两人都不在,只有几个公吏在那里一边处置公文,一边闲聊。杜中宵画了押,便到都厅来。

  州衙办公最重要的三个地方,知州和通判的长官厅,杜中宵等幕职官需每日前来画押,看知通两位长官有没有什么命令。韩亿是以资政殿学士的重臣身份出任知州,基本不理庶务,刘几不单设通判厅,一起在这里办公。另一个就是判官、推官日常处理事务的都厅,也称使院,源流上来自于晚唐五代的节度使属官,是杜中宵日常上班的地方。还有一个录事参军等诸曹官办公的地方,称为州院,顾名思义,源流来自于以前的州郡属官。诸曹官不需至长官厅画押,政务大多是在他们那里处置。

  宋朝地方制度源自唐代,设置上明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沿袭自隋朝的州郡诸曹官,再一个是沿袭自晚唐的节度使体制的幕职官,只是幕职官不再管理军政而已。诸曹官是主体,幕职官是补充,地位上幕职官高于诸曹官,有把关、审核的职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