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故事内核与“何不食肉糜”,根本毫无分别,但这位县令因此扬名天下,成为官吏表率。

  他当初是想教出,不会用这种方式治理地方的基层官吏。

  阿稷学得很认真努力,成绩很好,他的记忆力也不错,但心性太过温柔,还是不适合为官。

  他那时候无法明言,阿稷毕竟是兄长的长子。

  况且,阿稷自己并非没有愿望,那时候,他是家里第三代唯一的男孩,他一直很有责任心、很努力,期望将来顶立门户。

  后来,荀欷随父去青州,他曾写信希望他继续学习,荀欷也曾做出提净海盐的工艺,只是还是繁冗昂贵。

  内陆湖盐、井盐天然就比海盐洁净,对比起来,昂贵的海盐,只有猎奇,或者为讨好荀家的人,会买来吃。

  反倒是粗晒的海盐,因为价格更低,销量更好,也受百姓喜欢。

  后来,荀欷不再深入研究,又专心回到了政途。

  再然后,父亲过世,兄长让他回长安奔丧。

  那时候,荀柔已经是太尉了。

  长安表面风平浪静,政治形势却不好,他没有孩子,阿稷是他亲侄,才能却不足以撑起身份,所以他只能将他按在家中守孝读书。

  结果,还是不能避免他涉险。

  听到荀欷独自前往徐州赴任时,他不能不担忧。

  一路都是战乱区,徐州内部又太复杂,一个人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消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