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2 / 3)
他此刻对这种说法已经不会再有被刺痛的感受,或许是已经习惯了,又或许是他开始全然接受这件事。
太宰治分担“津岛修治”的“错误”,仿佛这样就能顺理成章地受益,而非经由后者的牺牲来得到更好的结果——这和“中岛敦”与梦野久作又有什么区别?
苦中作乐,太宰治竟然也开始挖掘事物好的一面,说到底,因为另一面他不愿接受。
而江户川乱步对此反驳,他把这其中的缘由称为爱。
连太宰治都对这个概念茫然了。“津岛修治”为什么要叛逃——“津岛修治”为什么要留在那里?他仿佛在看一场远古的大型献祭,不知道祭品是谁,只知道在既定的道路中,家主的身影消失,自己被高架在某个位置,而太安这个家族如同机器一般运转下去,直到在重复的磨损后分崩离析。
在此期间,“他”或许发现了什么,最后做下了这个决定。太安不会有改变,也不存在每□□继位前进一步的少主。
——“这才不是爱。他只是无法承担家族的重量罢了。”
太安家族的重量,在没有家主的存在后,又算什么呢?不谈其历史,一个组织而已。
家主真的从不把自己放入“故事”里啊。太宰治为这始终的抽离,仿佛随时会转身离去的视角缄默。真正无法被承担的重量,来自于家主。
这才是真正的偏见,却没法为任何人改变。因为从世界的外侧瞥过来的视线,本就是偏的。
第99章 家主与幕后者
接下来是一段家主和二代领导班子的亲子日常。
这些场景在“津岛修治”那里不可能出现。一代少主的日程制定得严丝合缝, 不留一点喘息之际,他沿着计划按数完成本已不易。至于这段时间里是否有师生间的温情在,也不是他能改变的事。这场教导中, 真正占据主动权的是谁,本就一目了然。
“津岛修治”的亲卫在整个故事里并没有多少“戏份”, 毕竟“中原中也”露面的片段并不多,“与谢野晶子”更是只出现在家主的话语中。在场之人并没有看到几人相处的场景,事实上自津岛修治成为少主,画面里便瞬间宣判了他的结局, 中间的一切过程都被彻底隐去了, 就好像家主也只要一个结局。
与一代相比,二代的教导日常可以算得上大家庭景象。除了固定的训练和常识教育, 三个现在还不大的孩子做得最多的事, 就是在家主的教导下读书,并且作出自己的解答。
↑返回顶部↑
太宰治分担“津岛修治”的“错误”,仿佛这样就能顺理成章地受益,而非经由后者的牺牲来得到更好的结果——这和“中岛敦”与梦野久作又有什么区别?
苦中作乐,太宰治竟然也开始挖掘事物好的一面,说到底,因为另一面他不愿接受。
而江户川乱步对此反驳,他把这其中的缘由称为爱。
连太宰治都对这个概念茫然了。“津岛修治”为什么要叛逃——“津岛修治”为什么要留在那里?他仿佛在看一场远古的大型献祭,不知道祭品是谁,只知道在既定的道路中,家主的身影消失,自己被高架在某个位置,而太安这个家族如同机器一般运转下去,直到在重复的磨损后分崩离析。
在此期间,“他”或许发现了什么,最后做下了这个决定。太安不会有改变,也不存在每□□继位前进一步的少主。
——“这才不是爱。他只是无法承担家族的重量罢了。”
太安家族的重量,在没有家主的存在后,又算什么呢?不谈其历史,一个组织而已。
家主真的从不把自己放入“故事”里啊。太宰治为这始终的抽离,仿佛随时会转身离去的视角缄默。真正无法被承担的重量,来自于家主。
这才是真正的偏见,却没法为任何人改变。因为从世界的外侧瞥过来的视线,本就是偏的。
第99章 家主与幕后者
接下来是一段家主和二代领导班子的亲子日常。
这些场景在“津岛修治”那里不可能出现。一代少主的日程制定得严丝合缝, 不留一点喘息之际,他沿着计划按数完成本已不易。至于这段时间里是否有师生间的温情在,也不是他能改变的事。这场教导中, 真正占据主动权的是谁,本就一目了然。
“津岛修治”的亲卫在整个故事里并没有多少“戏份”, 毕竟“中原中也”露面的片段并不多,“与谢野晶子”更是只出现在家主的话语中。在场之人并没有看到几人相处的场景,事实上自津岛修治成为少主,画面里便瞬间宣判了他的结局, 中间的一切过程都被彻底隐去了, 就好像家主也只要一个结局。
与一代相比,二代的教导日常可以算得上大家庭景象。除了固定的训练和常识教育, 三个现在还不大的孩子做得最多的事, 就是在家主的教导下读书,并且作出自己的解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