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 第667节(5 / 7)
鲁冲置身一片哭声与悲怒声中,对那位崔氏家主也添了一份敬重。
而他同时也很清楚,崔家这桩案子要变得麻烦了。
崔家人虽依旧被下狱,但接下来数日间,文人中,为崔家鸣冤的诗词文章却越来越多,甚至有文人不惧朝廷威压,前往大理寺为崔家鸣冤。
就连朝中一部分中立的官员间,也开始有了异样的声音,委婉地劝说太子下旨重新彻查此案,以免酿成冤案,在民间文人中激起反叛之心,若再遭到有心者利用,怕是会致使人心与朝堂震荡。
太子战战兢兢地去了甘露殿求见圣册帝。
圣册帝未语,却忽地抬手,拂落了手边的药碗。
天子眉间溢出冰冷怒气——此事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惹起如此之大的风波,除了崔据之死,更多的必然是荣王在暗中推波助澜……既是在阻挠她对崔家下死手,亦在煽动人心、毁败朝廷声望。
李隐……
圣册帝于心底念及这二字,眸中浮现出一缕决然杀意。
被帝王拂落的药碗应声碎裂,碎瓷迸下御阶,太子慌忙跪下叩首,察觉到上方涌动着的天子威怒与肃杀之气,太子颤颤屏息不敢言语。
同一刻,与京师相隔数百里的洛阳城外,崔琅腰间系着白绸,朝着京师的方向跪下,郑重叩首,眼中涌出泪水。
在他身后,余下二十九名崔氏族人同样扎束着白绸,齐齐地叩首下去。
那一纸断亲书于两日前传到洛阳,昨日便紧跟着传来崔澔下狱的消息,今日晨早则忽闻崔据自绝的死讯。
系着披风的常岁宁立于风中,将一壶清酒缓缓洒尽之后,看向京师方向。
她与崔据并无交集,但此刻隔着生死,她却可体察到对方留下的一缕托付之意。
↑返回顶部↑
而他同时也很清楚,崔家这桩案子要变得麻烦了。
崔家人虽依旧被下狱,但接下来数日间,文人中,为崔家鸣冤的诗词文章却越来越多,甚至有文人不惧朝廷威压,前往大理寺为崔家鸣冤。
就连朝中一部分中立的官员间,也开始有了异样的声音,委婉地劝说太子下旨重新彻查此案,以免酿成冤案,在民间文人中激起反叛之心,若再遭到有心者利用,怕是会致使人心与朝堂震荡。
太子战战兢兢地去了甘露殿求见圣册帝。
圣册帝未语,却忽地抬手,拂落了手边的药碗。
天子眉间溢出冰冷怒气——此事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惹起如此之大的风波,除了崔据之死,更多的必然是荣王在暗中推波助澜……既是在阻挠她对崔家下死手,亦在煽动人心、毁败朝廷声望。
李隐……
圣册帝于心底念及这二字,眸中浮现出一缕决然杀意。
被帝王拂落的药碗应声碎裂,碎瓷迸下御阶,太子慌忙跪下叩首,察觉到上方涌动着的天子威怒与肃杀之气,太子颤颤屏息不敢言语。
同一刻,与京师相隔数百里的洛阳城外,崔琅腰间系着白绸,朝着京师的方向跪下,郑重叩首,眼中涌出泪水。
在他身后,余下二十九名崔氏族人同样扎束着白绸,齐齐地叩首下去。
那一纸断亲书于两日前传到洛阳,昨日便紧跟着传来崔澔下狱的消息,今日晨早则忽闻崔据自绝的死讯。
系着披风的常岁宁立于风中,将一壶清酒缓缓洒尽之后,看向京师方向。
她与崔据并无交集,但此刻隔着生死,她却可体察到对方留下的一缕托付之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