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 第641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徐州刺史对范阳王,显然还没来得及培养出这样深厚的感情,于是便也缺少敢于为范阳军拖延铺路的决心。

  再有,徐州刺史显然是被唬住了——

  常岁宁二话不说,便扬言要徐州刺史交出兵符,如此嚣张气焰,更容易让对方相信她身侧确有十万兵,可形成绝对碾压之势。

  江都军又来得过分突然,如此之下,徐州刺史不可能不慌乱。

  常岁宁要他交出兵符的要求,对他而言实在过分。而人在面对一个过分到难以接受的要求时,在自知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即便再有诸多不甘,往往也只敢下意识地在这个要求的底线上仅再往前一步,将此视作在尽量维持尊严和利益的范围内,可冒险的最大程度。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人性。

  于是,徐州刺史虽拒绝了交出兵符,却也未敢迎战常岁宁。

  明面上,常岁宁看似未能达成索要兵符的目的,但实际上这一切正是在她掌控之中。

  此时正是歇整之际,将这经过看在眼中的骆观临,心中唯有一声喟叹:在一场战事中,最高明的指挥,不外乎是指挥敌人。

  而常岁宁仅用了一句话,便做到了这一点,让徐州刺史自觉尚且硬气地为她让了道。

  此等轻易便可操控局面的心智谋略,甚至远胜过她手中握有的强悍战力。

  仗要怎么打,哪处先打,哪处后打,哪处正面打,哪处要用谋,她心中仿佛自有一盘完整的棋局在。

  今日虽未战,此事看似虽小,却叫骆观临心中泛起无声震荡。

  骆观临看着那拧开水壶喝水的少女,片刻,出言提议道:“大人,为防之后徐州军在后方伺机作乱,应让后方至少一万兵力驻扎在此处要道,用以威慑徐州刺史。”

  常岁宁擦了擦嘴角,点头道:“先生思虑得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