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2 / 2)
关于张露的遭遇,靳勇对那家人有所隐瞒,只说爹妈都没了,老家也没亲戚能帮衬。女孩的名节比天大,尤其是那个年代,不说,是对孩子的保护。后面他因为工作忙碌一直没和那家人联系过,只在第二年春节的时候接到过张露一个电话,给他拜年的同时表达感激之情。张露说养父母对自己很好,把她送进县里的学校继续读书,吃穿用度跟家里原本的小妹妹一视同仁。
我一直以为她过的不错呢。
对着手机里的照片,靳勇无奈地摇摇头。让警察找的,若非死了,那就是被卷进了什么案子里。基于保密原则他不能打听太细,但从唐喆学他们的工作性质判断,这案子肯定小不了。
有名有姓就好找了,但她为何从张露变为齐露,再变成黎苏,这其中的缘由仍待探寻。谢过老前辈,三人回到派出所,和苏鹃通了个气儿。不用麻烦对方安排人扫街了,他们明天去红塔县找当年收养张露那户人家。
听说他们是从靳勇那得到的线索,苏鹃懊恼而笑:嗨,我怎么一开始没想到让那老爷子帮忙呢,他那脑瓜子就是个数据库,有时候比电脑还好使。
那阚东强是怎么回事?唐喆学感觉此人不是平庸之辈,从刑警到食堂大师傅,总要有个缘由。
苏鹃想了想,说: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他抓人的时候开枪击毙嫌犯,后来被领导以规训之名发去食堂反省,就再没出来,我不是亲历者,我没法评判对错,但大家都说,他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情,那是个惯犯,抢劫强/奸杀人,无恶不作,只是上面要求抓活的,死了,总得有人背锅。
不容易,唐喆学默默感慨了一番。规矩越来越严,可犯罪分子的疯狂程度却未见降低,刀砍车撞都是基本操作了,还有泼汽油泼有毒化学制剂的,每年因此受伤殉职的同僚不在少数。网上公开的因公负伤牺牲案例是极少数,有人同情,有人致敬,还有的骂当警察的怎么这么怂。或者看警察开枪击毙嫌疑人的,在那指点江山,让打腿打胳膊。然而干他们这行的并非人人都是特警,长期接受各种高强度训练,鲜少有指哪打哪、百步穿杨之能。话说回来,就算是特警也禁不住时速百公里的车撞一下,或者在突如其来的乱刀砍杀之下逃出生天。 ↑返回顶部↑
我一直以为她过的不错呢。
对着手机里的照片,靳勇无奈地摇摇头。让警察找的,若非死了,那就是被卷进了什么案子里。基于保密原则他不能打听太细,但从唐喆学他们的工作性质判断,这案子肯定小不了。
有名有姓就好找了,但她为何从张露变为齐露,再变成黎苏,这其中的缘由仍待探寻。谢过老前辈,三人回到派出所,和苏鹃通了个气儿。不用麻烦对方安排人扫街了,他们明天去红塔县找当年收养张露那户人家。
听说他们是从靳勇那得到的线索,苏鹃懊恼而笑:嗨,我怎么一开始没想到让那老爷子帮忙呢,他那脑瓜子就是个数据库,有时候比电脑还好使。
那阚东强是怎么回事?唐喆学感觉此人不是平庸之辈,从刑警到食堂大师傅,总要有个缘由。
苏鹃想了想,说: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他抓人的时候开枪击毙嫌犯,后来被领导以规训之名发去食堂反省,就再没出来,我不是亲历者,我没法评判对错,但大家都说,他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情,那是个惯犯,抢劫强/奸杀人,无恶不作,只是上面要求抓活的,死了,总得有人背锅。
不容易,唐喆学默默感慨了一番。规矩越来越严,可犯罪分子的疯狂程度却未见降低,刀砍车撞都是基本操作了,还有泼汽油泼有毒化学制剂的,每年因此受伤殉职的同僚不在少数。网上公开的因公负伤牺牲案例是极少数,有人同情,有人致敬,还有的骂当警察的怎么这么怂。或者看警察开枪击毙嫌疑人的,在那指点江山,让打腿打胳膊。然而干他们这行的并非人人都是特警,长期接受各种高强度训练,鲜少有指哪打哪、百步穿杨之能。话说回来,就算是特警也禁不住时速百公里的车撞一下,或者在突如其来的乱刀砍杀之下逃出生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