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丹麦,哥本哈根。

  海森堡正作为访问学者与玻尔一同散步,这是两人持续几十年的习惯。

  海森堡与玻尔的关系同卢瑟福与卡皮察有点相近,都是亦师亦友、情同父子,而且此后都身处不同的敌对阵营,很有戏剧性。

  两人最后的那次散步,是物理学史上非常着名的一大悬案。

  1941年,德国已经攻占丹麦,海森堡来到哥本哈根看望玻尔。

  彼时的海森堡是德国铀俱乐部领头人,帮助小胡子研究原子弹。

  原子弹说起来挺复杂,如果梳理一些核心内容就是核裂变:用一个热中子轰击铀235,铀235会裂变成两个较小的核+中子+能量;裂变产生的中子继续轰击别的铀235,形成链式反应。

  而为了保证能够产生裂变反应,铀235的数量不能太少,也就是有个临界质量。

  这个数字挺关键。

  自然界里大部分铀矿都是铀238,只有 0.7%是关键的铀 235。提炼铀235可以说是制造原子弹最基础的一步,过程非常麻烦,而且要耗费大量能源。

  临界质量最先由两个从德国逃到英国的科学家奥托·弗里施和鲁道夫·派尔斯算出,大约是5kg。

  这个结果很快以绝密的形式告诉了美国方面。

  说实话,5kg也绝非小数字,只能说可以接受。奥本海默启动曼哈顿计划后,田纳西州橡树岭市的铀235提炼工厂和华盛顿特区汉福德市的钚制造厂各自的水电用量都超过了一整座大城市,甚至还用了6000吨银。

  至于海森堡,这位大佬算出的临界质量是好几吨!如此巨大的数字,根本不可能完成,所以德国放弃了原子弹计划。

  1941年的德国在战场上势如破竹,半个欧洲被德国占领,并且在苏德战线上打得异常顺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